信息破碎化时代,长期积压的社会问题、最新的个案等都会引起公众的恐惧心理。近段时间,“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类似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伸手向朝夕相处的同学投毒,其构成的巨大反讽,陡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推向社会风口浪尖,震惊恐惧之余,引人深思。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是成材的必备条件。一则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多数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久而久之,易走向极端等等。虽然当前很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是以追求成绩为主,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的不善于疏导、学生个体之间的矛盾、家庭对学生的不恰当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自卑、恐惧等心理。在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案例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极其消极或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告急。
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大学生则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心理的不健康不但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互相关心、帮助;老师应定期地与学生见面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做好心理疏导,教授人际交往的方法、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学生自我排解能力;学生亦可多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常参加集体性、娱乐性活动,加强沟通交流,提升交际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肃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拥有良好的情绪,培养达观的心态,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健康的心理常驻心间,构建和谐校园,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