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暑期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作动员讲话

校长邹友峰作专题报告

会场掠影
8月29日至31日,学校2012年暑期教师培训班在南校区小礼堂成功举办,明德楼音乐厅分会场全程同步直播。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在29日上午举行的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他针对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总形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学校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大环境、学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行列的新方位三个方面作了简要阐述,并就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尚不高、领军人物还缺乏、改革活力仍不足以及育人理念、质量意识、条件支撑、内涵建设、服务保障、机制体制等都需要有效提升等困难作了概括,强调这是学校发展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迈进过程中面临的新的挑战。要破解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高水平大学是什么”和“高水平大学怎么建”两个根本问题。为此,王少安提出要不断提高在深水区作业的能力和水平。他指出,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条崭新的、之前没有走过的道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越往前走,触及的矛盾越深,遇到的困难越大,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推动内涵、质量、特色协调发展的能力。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职业、自我等三种意识来实现在深水区攻坚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进一步增强集体和团队意识,做到热爱学校以身心相许。他强调,人是自然的,更是社会的,人从属于社会的基本体现是单位(组织)人。是社会人就要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首先要有担当责任的意识。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其办学目标、教育理念、一草一木及其荣誉与每位教师休戚与共;学院是我们生活的集体,其综合实力、公平环境、一举一动及其凝聚力与每位教师息息相关;系(室)是我们相处的团队,其学科(专业)地位、人际关系、一言一行及其战斗力时刻伴随。热爱学校就是要关心关注集体,努力做到同心同德,倍加爱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二,要进一步增强职业和角色意识,做到热爱学生以儿女相待。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书育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义无反顾地用整个身心来对待工作对象——学生,坚持教书育人,不断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水平,要努力成为学生杰出的学业导师,更要成为学生爱戴的人生导师。第三,要进一步增强本体和自我意识,做到热爱自己与快乐相伴。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其个人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快乐着。人的快乐是受快乐观(也是人生观的反映)支配的,影响快乐观的因素又是多元、现实且有条件的,如先天的性格、物质的满足、情感的获得等等,而确定并实现人生规划应是内心快乐的最高境界,管理并拥有健康的身心则是生活快乐的根本源泉,修炼并养成好的性格性情则是精神快乐的重要因素。他指出,自我意识是基础,职业意识是核心,集体意识是保障,每一位教师这三种意识增强了,育人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学生成长成才就会有保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进程才会不断加快,具有我们独特品质、学生向往的河南理工大学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31日上午举行的结班仪式上,校长邹友峰做总结讲话。他简要总结了此次教师培训班的成效,通报了学校上一年取得的办学成绩和2012年下半年13项重点工作,并重点围绕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作了特别强调。他指出,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包括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迅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河南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各高校竞相发展,竞争态势加剧,这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此他提出四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要敬业尽职,用心用情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拥有精、专、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三是要选准学术方向,锲而不舍地进行钻研。四是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后,邹友峰要求,全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在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一步振奋精神、解放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期三天的培训包含六个培训单元。期间,北京国防大学王宝付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田鹿、河南中医学院教授韦大文、我校副校长周英、景国勋,分别作题为《当前国家战略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文学欣赏——品西游记》《健康与你同行》《浓厚科研氛围,提升科研层次和水平》《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报告。此次培训对于广大教师宏观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家和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学校发展目标任务以及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党政领导王少安、邹友峰、张国臣、周英、王裕清、张锟、景国勋,工会主席杨建堂,校长助理丁安民和全校教师、处科级干部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