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 陈慧昌 朱伶俐)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材料学院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靶向聚焦,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机制,建立了将“国情思政课”“党史教育课”“企业实践课”的三位一体“红色材料之旅”实践育人工作模式。
感悟社会变迁,打造“国情思政课”。组建社会实践团队针对认识国情社情展开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以及统计整理对比等方法到学校周边地区全方位调查研究,通过全体动员、分类调研等措施,逐步了解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问题,切身感受“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实践,各实践团对我国国情社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感悟到了人们生活经济条件变化,深入挖掘和探索到了各地区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方法和奋斗成果,加深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深入了解。
发展红色筑梦,打造“党史教育课”。该院学生通过“摸底数、查问题、强措施、固成效”等方法,坚持学思悟践统一,把悟作为学深学透、学好学实的重要抓手和实践检验。组建实践团进入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等9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明确团队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方法步骤,逐步深入探寻各村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与落实程度;实践团抓好工作结合,推动成果转化。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聚焦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地见效。实践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力求在“走”中摸清实情,在“访”中解决难题。实践团在“学”“悟”“做”上下功夫,奏响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部曲”,真正做到“学出精气神”“悟出新思想”“做出新成效”,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眼新兴技术,打造“企业实践课”。该院组建实践团深入了解材料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参访的方式深入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单位开展调研实训活动。对材料工程领域相关政策法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工程解决方法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研活动。
通过开展“思政+专业”相融合的“双实践”教学模式,该院把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全方位、多层次、潜移默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该院将会继续深入探索三位一体“红色材料之旅”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的深化升级,助力人才培养模式。据悉,实践实训活动开展得到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的大力资助。《基于解决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也给与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