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叙真情,桃李天下扬精神。为深入了解校史校情,增强理工文化自信,加强理工学子的归属感,进而继承并弘扬理工优秀精神,近日,文法学院“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主旨,通过网上书籍查阅、实地调查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校史探寻、校情挖掘实践活动,做好串连历史、传递理工精神的工作。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从学校及周边出发,追溯校源、重走理工迁址之路、记录下一代代理工人印象中的理工大。实践队员从校史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上看到了焦作工学院的黉宇宏开、动荡时代的西迁史、孙越崎等优秀理工人的卓越贡献及理工大的一步步发展历程。查阅史料探寻理工情,退休教师口述当年情。为深入挖掘真挚理工情,实践团队拜访了退休教师张明及刘文学,并前往学苑社区服务中心采访退休教职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位位教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实践团所采访到的退休教师一致表示,自从来到河南理工大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是一生的职业,这是深深的情怀。犹如北校区校史馆墙外一墙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它们是情味的长寿者,一点点走到今天,它们的身上写满时间的字样。退休教师张楚鑫说到,至今为止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在五六十年代学校的两次计划——迁址郑州,但都在市领导的反对下夭折,这让当时的理工人知道了只有脚踏实地,方能办好学校。于是,在一代代理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逐渐突破地域局限,一步步取得如今傲人的成绩,成为“小城市办大学”的典范。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一墙的爬山虎是一点一点往上爬成的,学校的今天也是一代代理工人努力的成果。
百年沧桑锻炼坚毅品质,脚踏实地助力理工发展。理工大的昨天不能忘却,理工人的精神需要传扬。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见证了理工大的百年历程,感受到了理工教师的育人情怀,使实践队意识到承担起弘扬理工优秀传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