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9年 > 正文
《中国矿业报》: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
发布:李小红 供稿: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9-07-28 打印本文



    7月16日,《中国矿业报》在第B3 版以《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了对校长邹友峰教授的专访。中国矿业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
                           本报记者  王琼杰  特约记者 徐春浩 

  七月流火,百年学府。一提到7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炎热。然而,今年的7月对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来说,又平添了几分火热,因为享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美誉的它,将在今年9月迎来百年华诞。
  小桥流水,读书长廊,绿色草坪,林间小道,走进坐落于焦作市高新区的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仿佛置身于景色宜人、美丽如画的生态公园,一切都显得幽静和谐。在湖边不远的绿树丛中,掩藏着一个不起眼的红色4层建筑,这就是河南理工大学的首脑机关——行政楼。
  中等身材,戴着眼镜,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浑身上下透着书卷之气——邹友峰,这位性格鲜明的河南理工大学校长,用他的阅历、智慧和汗水昭示着河南理工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的名誉董事、常务董事、董事长和名誉院长。”提起学校的发展史,邹友峰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作为河南理工大学的“老人”,自1980年考入该校以来,从4年的孜孜求学到毕业留校,从地质系教研室主任、测工系副主任到院长助理、副院长,直到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始终没有离开母校的他当然是学校发展的最好见证人。
  作为校长,又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友峰谈起话来有学者的缜密和管理者的睿智。说到学校的发展成就,他在言语中透出些许的兴奋和难得的冷静: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爱精神为导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明德任责”的校训,“好学力行”的校风,“严慈、严谨、严格”的教风、“勤勉求是”的学风和“勤奋务实、爱国爱校”的办学传统等为支撑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历经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理工大学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规模、层次、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邹友峰担任校长以来,是河南理工大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位年轻有为的校长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学校事业的指导与追求,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想。说到如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协调统一时,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说:“规模出效益。”院校要发展,没有规模不行,专业面太窄也不行。他结合河南理工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举例说,原来学校规模太小,在校学生不到1500人,到了1998年也只有六七千人,这样的办学规模能实现长远发展吗?通过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现在学校占地面积近360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有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近33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5000余人,高职学院在校生5000余人,应用技术学院在校生1200余人。
  随着规模的壮大,各项投入也就有了保证,教学质量随之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作为学校发展的设计师之一,邹友峰对学校情况了如指掌:“现在学校设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9个院(系)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等5个学院,并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和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还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另外,还有安全技术工程等30多个校级研究所。学校还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8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64个本科专业,覆盖7大学科门类。”
  “理工科与文科是相辅相成、互为交融渗透提高的。”谈到设立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及音乐系等人文社科专业的初衷时,邹友峰激动地说:“自从开设这些专业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根本。”作为睿智的思想者,邹友峰有着政治家的敏锐、学问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襟怀和管理家的魄力。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之所以发展得又好又快,最关键的就是重视人才。邹友峰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按照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原则,给教授、博士配备专用工作室,资助出版专著,投资建设实验室,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为他们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还着力打造好科研、教学平台,给人才创造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宽松环境。通过不断招贤纳士,目前学校拥有两院院士8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近600人,博士420多人。5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5亿元,去年科研经费达到1.56亿元,累计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广泛应用,为煤炭企业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学校如何发挥科研基地作用、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时,邹友峰说:“我们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于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矿井瓦斯灾害治理领域内取得一系列独创性成果,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奠定我国痕迹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最早在国内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完成的‘近地超轻型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测量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发展。同时,在井下防灭火、特殊开采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们将秉承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学校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进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科研、学术和办学水平,不断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博士点达到三五十个,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谈笑间,邹友峰勾画出了河南理工大学的灿烂前景。
  “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源深流自远,物阜民用丰。山葱葱,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当记者离开河南理工大学时,这首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校歌在耳畔响起,雄厚激昂、铿锵有力的歌声不正是该校进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集结号吗!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4-16
学校召开2024年度就业工作表彰暨2025年就业工作推进会
2025-04-16
校领导参加时空大数据与低空经济校友论坛
2025-04-16
第十一届“奋进新征程”主题创意啦啦舞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14
副校长丁亚红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考察调研
2025-04-14
学校召开2025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2025-04-14
学校2025年体育节暨运动会圆满闭幕
2025-04-13
学校举办2025年第三场春季校园双选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