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9年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莅校作报告
发布:李小红 供稿:外国语学院 刘红丽 莫艳芳 张志钢 发布时间:2009-05-14 打印本文


    5月13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在南校区方形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红主持。
    潘文国,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自1988年以来先后任英国利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大利亚模纳什大学、英国曼城理工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兼职研究员、访问教授。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著作《危机下的中文》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报告会开始,潘教授首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释了中文与汉语的区别。他说,中文更注重书面用语,汉语则更注重口语。所谓中文危机就是自晚清开始,汉语口语高歌猛进地发展掩盖了中文的使用。而这个危机不只是语言的危机,还是文化的危机,甚至是民族的危机。他说,好的理论未必能指导出好的实践,坏的理论必然能诱导出坏的实践,最可怕的是似是而非的理论。随后,他详细地介绍了中文危机出现的突出背景,并具体分析了一些中国引进的“文字是符号的符号”,“语言对象就是口说的词”等似是而非的语言学理论,缜密地论述了我国语言学家进入了“重口语,轻书面语”的误区,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我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的严重后果。另外,他强调书面语是口语的延伸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程式,而且可以起到口语无法起到的作用,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潘教授与在场师生就语言学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报告会上,潘文国教授从西方语言学到中国文言文、白话文、普通话梳理了中国近两千年的文字发展与文化变迁历程。他严谨治学的态度,敢于质疑的精神令在场师生深感敬佩。在中文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提高中文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全场师生的深刻反思。与会师生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中文的学习与应用,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下去。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4-16
学校召开2024年度就业工作表彰暨2025年就业工作推进会
2025-04-16
校领导参加时空大数据与低空经济校友论坛
2025-04-16
第十一届“奋进新征程”主题创意啦啦舞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14
副校长丁亚红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考察调研
2025-04-14
学校召开2025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2025-04-14
学校2025年体育节暨运动会圆满闭幕
2025-04-13
学校举办2025年第三场春季校园双选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