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9年 > 正文
《人才信息报》《科技日报》等:用坚强书写生命之美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
发布:李小红 供稿: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9-05-06 打印本文


2009年4月,人才信息报 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4月24日,《人才信息报》在B4版以《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为题以整版并配发图片;4月27日,《科技日报》在第7版以《用坚强书写生命之美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为题;4月27日,青年网以《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为题,报道我校经管学院学生徐定方自觉践行大爱理念,用打工、奉献、自强这把宝贵的钥匙打开生活之门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人才信息报》2009年4月24日B4版的报道内容如下:

                                        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
                                    通讯员 徐春浩  本报记者 刘玮

编者按

    他是一位来自贫困山村的大学生,父亲残疾、母亲早逝,然而在他人生的字典里,却找不到家庭变故的悲伤和曾经的苦难,他用打工、奉献、自强这把宝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他,就是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团员”“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多项殊荣获得者、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6级学生徐定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和逆境对拥有自立自强品质的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努力,凭借这笔财富,人生之路便会越走越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徐定方的人生格言。在大学期间,徐定方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随后找到了人生的新天地,他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用苦难点燃生活的希望

    徐定方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帮助伯伯家发动拖拉机而被摇把打瞎了眼睛,脑神经受到影响,经常头疼,神志不清,不能下地干重活,还每天吃药,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的肩上。为支付父亲的医疗费,家里欠了一大笔债,使原本清贫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捉襟见肘的窘境。
    家庭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过早地长大。面对家徒四壁和重病老人的困境,他咬紧牙关,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然而,不幸却不肯放过他,刚考入大学,作为家庭支柱的母亲积劳成疾不幸去逝,这对于他更是致命的打击。
    “自强不息犹如一面旗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带着自强上路,就没有降伏不了的拦路虎。”徐定方说。多少个假日里,当同学们出去逛街时,他却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当周末同学结伴出游时,他却要到社联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处理各种社联、班级事务,每次回到宿舍都已经夜深人静了;每逢节假日,当大家高高兴兴回家和父母团聚时,他却为了生活和学费而继续奔波……徐定方把艰辛和磨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在餐馆做服务员、在商店做促销员、在社区做推销员……每一件可以做的工作他都去尝试。孤单的他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时很迷茫,可最后他选择的依然是坚强和坚持。
    “不是命运决定自己,而是自己决定命运。”徐定方说。前年暑假,他在建筑工地上做苦力,搬砖头、和泥浆、筛沙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只手上全是血泡。“收工后,我就蜷在库房的麻袋上睡觉,以便清晨时能及时醒来,不延误第二天的劳动。”他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苦与累不会把我压倒,只要坚持每天几十元报酬的劳作,我就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就这样,他以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笑对厄运的折磨,磨砺了自强的性格,锻就了向上的精神。

                                        用忠诚铸就大爱的辉煌

    徐定方用热诚、坚持和奉献播撒着大爱的种子。2008年1月,我国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徐定方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募捐到1万多件衣服和3万多元善款,并通过省红十字会全部送到灾民手中。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以国家和人民安危为己任,在第一时间里组织系列“爱心捐助,支援灾区”活动,制作宣传板、倡议缴纳义务党费及团费,为灾区人民募捐到了5万多元钱和3万件物资。此外,他还积极组织“放飞孔明灯,为遇难同胞祈福”、“点燃许愿蜡烛,为受灾人民祝愿”等系列活动,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思、对受灾群众的牵挂。组织同学们收看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让大家认真学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学习灾区同胞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把对灾区人民的深情转化为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的强大动力。因此,他被亲切的誉为“爱心大使”。
    “我准备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找到一个渴求知识的孩子,给他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直到他初中毕业。”日前,徐定方从5000元自强奖学金中拿出2000元,资助那些农村贫困家庭品学兼优或在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和汶川震灾区,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极其困难甚至辍学,有的失去双亲,有的在地震中变为残疾,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心痛。由于贫苦,我懂得在困难中一步步走来的艰辛,我想以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希望,尽快从生活阴影中走出来,并让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化为他们的内在品质,让爱心在你、我、他中传递,让遭受摧残的花朵茁壮成长。” 

 
                                        用拼搏点燃奋飞的梦想

    “苦难是生命阶梯的铺路石,为我铸就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坚如磐石的信念。”徐定方说。2007年9月,徐定方在班级竞选中脱颖而出,开始担任班长。作为班级‘领头雁’,他始终把学风建设摆在班级工作的首位,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班里24人通过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0%,9人通过英语六级,通过率30%。同学潘蔚琳、张怡阁、宋瑞英分别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一等奖、国家三等奖和校二等奖,吕国强获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优秀个人奖,徐聪聪、张闪分别获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和最佳贡献奖。班级5个宿舍获得集体奖11项,24人获得各级比赛奖项、荣誉称号80余项。
    此外,他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班级管理体制上,他制定出一套分工负责、协作管理的模式,即在班长带领下将班级同学分成6个小组,由7名班委负责信息传达、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管理,确保同学间良好的沟通。举办“报纸剪切传传看活动”,各小组轮流负责报纸剪切的收集及传递工作,制作学习材料传阅单,开辟了了解时事的渠道,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型”班级,一人过生日,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为他做贺卡,每个同学写上最衷心的祝福语,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家庭温暖感与归属感;制作班级意见薄,在同学间传递,收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定期举行心理讲座,把握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引导和疏通;多次组织郊游活动,让大家感受自然,放松心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在的班级形成了“勤学、上进、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标兵”、“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殊荣。

                                       生命之花在历练中绽放

   “贫困使我懂得了每一分钱的辛苦、每一分钟的宝贵和每一次努力的意义。”徐定方说,“从困难中我看到了希望,在逆境中我学会了抗争。倔强不屈是我的个性,追逐梦想是我的本能,满怀感恩是我的心境,力求优秀是我的习惯。”的确,徐定方就是这样一个敢跟命运叫板的人。
    心中有理想,路就会在脚下延伸。2007年9月,他竞选进入学生社团联合会,接连担任新闻信息部部长、常务副主席。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他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校团委的带领下,他集思广益,面对新的目标和挑战,带领校社联及各学生社团以更高的定位、更多的创新、更强的凝聚、更实的作为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爱教育在我心中植下了感恩的种子。”徐定方说。“学校是我最温暖的家,同学们的兄妹亲情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宽容和爱心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第二届“青春飞扬”社团文化节中,他和40多名社团联合会成员一起组织开展了创业论坛等26项大型文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2007年11月,两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如期而至,他又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由于认真负责,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组织第十一届省科技文化艺术节健美操大赛,元旦游园,送毕业生晚会,第一届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公开赛,春运会等大型活动,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还有梦想在更远的地方。”徐定方说。2008年暑假,他和3名同学组成“传播奥运知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团队”,开展了问卷调查、阳光支教、奥运宣传、义务公演等活动,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苦难让我自强,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自强、感恩,这就是我面对生活的信念和支柱!我获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我永远感激他们给我的无私帮助,我将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徐定方总是以阳光般的心态和最朴素的善良对待身边的人。同学有什么困难,他都慷慨解囊;别人学业上有什么问题,他乐于释疑解惑。徐定方知道,付出,才是生命的意义;善良,才是生命的本色。
    “徐定方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以坚强的品格应对困难、以端正的态度修好学业、以求索的精神不断奋进,面对困难从不低头,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在他身上闪烁着中国当代大学生光辉的人性之美、善良之美和责任之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他的自强之旅令人震撼!”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说。

 
   《科技日报》2009年4月27日第7版的报道内容如下:

                                        用坚强书写生命之美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
                                   通讯员 徐春浩 本报记者 乔地

    他是一位来自贫困山村的大学生,父亲残疾、母亲早逝,然而在他人生的字典里,却找不到家庭变故的悲伤和曾经的苦难,他用自强这把宝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他就是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团员”、“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多项殊荣获得者、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6级1班学生徐定方。 
  “我准备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找到一个渴求知识的孩子,给他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直到他初中毕业。”日前,徐定方从5000元“自强奖学金”中拿出2000元,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品学兼优或在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 

                                       苦难:点燃生活的希望

  徐定方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在发动拖拉机时被摇把打瞎了眼睛,家庭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然而,不幸却不肯放过他,刚考入大学,作为家庭支柱的母亲,又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自强不息犹如一面旗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带着自强上路,就没有降伏不了的拦路虎。”徐定方把艰辛和磨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在餐馆做服务员、在商店做促销员、在社区做推销员……每一件可以做的工作,他都去尝试。孤单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不是命运决定自己,而是自己决定命运。”徐定方说。每年暑假,他都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头、和泥浆、筛沙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手全是血泡。“收工后,我就蜷在库房的麻袋上睡觉,以便清晨能及时醒来,不延误第二天的劳动。”他坚信:“苦与累不会把我压倒,只要坚持每天几十元报酬的劳作,我就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他以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笑对厄运的折磨,磨砺了自强的性格,铸就了向上的精神。 

                                       忠诚:铸就大爱的辉煌

  艰辛的经历,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养成了他乐观进取的性格、刻苦学习的习惯和大爱情怀。2008年1月,我国南方遭受百年不遇大雪灾。徐定方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募捐到1万多件衣服和3万多元善款,通过省红十字会全部送到灾民手中。5月,汶川地震,他组织系列“爱心捐助,支援灾区”活动,制作宣传板、倡议缴纳义务党费及团费,为灾区人民募捐到5万多元钱和3万件物资。 
 
                                        拼搏:点燃奋飞的梦想

  “苦难是生命阶梯的铺路石,为我铸就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坚如磐石的信念。”徐定方说。2007年9月,徐定方在班级竞选中脱颖而出,担任班长。他把学风建设摆在班级工作首位,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班里24人通过英语四级,9人通过英语六级。同学潘蔚琳、张怡阁、宋瑞英分别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和校二等奖,吕国强获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优秀个人奖,徐聪聪、张闪分别获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和最佳贡献奖。班级5个宿舍获得集体奖11项,24人获得各级比赛奖项、荣誉称号80余项。
  他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体制上,他制定出一套分工负责、协作管理的模式,提高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所在的班级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标兵”、“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殊荣。 

                                        生命之花在历练中绽放

  “贫困使我懂得了每一分钱的辛苦、每一分钟的宝贵和每一次努力的意义。”徐定方写道,“从困难中我看到了希望,在逆境中我学会了抗争。倔强不屈是我的个性,追逐梦想是我的本能,满怀感恩是我的心境,力求优秀是我的习惯。”
  心中有理想,路就会在脚下延伸。2007年9月,他竞选进入学生社团联合会,接连担任新闻信息部部长、常务副主席。他带领校社联及各学生社团开展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苦难让我自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自强、感恩,这就是我面对生活的信念和支柱!”徐定方忘不了刚来河南理工大学时,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使他得以顺利入学注册;忘不了院领导帮他争取了勤工俭学的职位;忘不了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那些曾经给过他帮助的人们,徐定方一一铭记在心。 
  在苦难这所大学里,徐定方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找到了人生的新天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定会走得更远,定能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青年网2009年4月27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获得者徐定方
                                             徐春浩

    他是一位来自贫困山村的大学生,父亲残疾、母亲早逝,然而在他人生的字典里,却找不到家庭变故的悲伤和曾经的苦难,他用打工、奉献、自强这把宝贵的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在河南理工大学这座百年名校的热土上,奏响了激人奋进的生命乐章。他,就是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优秀团员”“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20多项殊荣获得者、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6级1班学生徐定方。
    闪光的荣耀见证着苦难背后的辛勤付出。坚强的个性、开朗的笑容、优异的成绩……徐定方在逆境中以顽强的意志走过人生的沼泽地,让生命之花在磨难与历练中尽情绽放。“我准备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找到一个渴求知识的孩子,给他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直到他初中毕业。”日前,徐定方从5000元自强奖学金中拿出2000元,资助那些农村贫困家庭品学兼优或在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和汶川震灾区,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极其困难甚至辍学,有的失去双亲,有的在地震中变为残疾,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心痛。由于贫苦,我懂得在困难中一步步走来的艰辛,我想以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希望,尽快从生活阴影中走出来,并让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化为他们的内在品质,让爱心在你、我、他中传递,让遭受摧残的花朵茁壮成长。” 

                                      用苦难点燃生活的希望

    徐定方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帮助伯伯家发动拖拉机而被摇把打瞎了眼睛,脑神经受到影响,经常头疼,神志不清,不能下地干重活,还每天吃药,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的肩上。为支付父亲的医疗费,家里欠了一大笔债,使原本清贫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捉襟见肘的窘境。
    家庭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过早地长大。面对家徒四壁和重病老人的困境,他咬紧牙关,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然而,不幸却不肯放过他,刚考入大学,作为家庭支柱的母亲积劳成疾不幸去逝,这对于他更是致命的打击。
    “自强不息犹如一面旗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带着自强上路,就没有降伏不了的拦路虎。”徐定方说。多少个假日里,当同学们出去逛街时,他却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当周末同学结伴出游时,他却要到社联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处理各种社联、班级事务,每次回到宿舍都已经夜深人静了;每逢节假日,当大家高高兴兴回家和父母团聚时,他却为了生活和学费而继续奔波……徐定方把艰辛和磨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在餐馆做服务员、在商店做促销员、在社区做推销员……每一件可以做的工作他都去尝试。孤单的他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时很迷茫,可最后他选择的依然是坚强和坚持。
    “不是命运决定自己,而是自己决定命运。”徐定方说。前年暑假,他在建筑工地上做苦力,搬砖头、和泥浆、筛沙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只手上全是血泡。“收工后,我就蜷在库房的麻袋上睡觉,以便清晨时能及时醒来,不延误第二天的劳动。”他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苦与累不会把我压倒,只要坚持每天几十元报酬的劳作,我就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就这样,他以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笑对厄运的折磨,磨砺了自强的性格,锻就了向上的精神。 

                                      用忠诚铸就大爱的辉煌

   “国难当头首当其冲,参与奥运心系祖国。”徐定方用热诚、坚持和奉献播撒着大爱的种子。2008年1月,我国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徐定方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募捐到1万多件衣服和3万多元善款,并通过省红十字会全部送到灾民手中。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以国家和人民安危为己任,在第一时间里组织系列“爱心捐助,支援灾区”活动,制作宣传板、倡议缴纳义务党费及团费,为灾区人民募捐到了5万多元钱和3万件物资。此外,他还积极组织“放飞孔明灯,为遇难同胞祈福”、“点燃许愿蜡烛,为受灾人民祝愿”等系列活动,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思、对受灾群众的牵挂。组织同学们收看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让大家认真学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学习灾区同胞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把对灾区人民的深情转化为立足本职、敬业奉献的强大动力。因此,他被亲切的誉为“爱心大使”。
    艰辛的经历,铸就了他钢铁的意志,亦养成了他乐观进取的性格、刻苦学习的习惯和富有大爱的情怀。为喜迎北京奥运,他组织、参与了奥运知识讲座、“我为奥运添风采”演讲大赛、“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青春与理工共进步,文明与奥运同飞翔”、“我对奥运有话讲,我对母校有话说”等系列活动。奥运期间,他配合校团委在小礼堂进行比赛实况播放,为同学们提供观看奥运盛况的机会,一起为奥运加油、为祖国加油。参加“绿色奥运”小分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宣讲奥运环保知识,和市民一起清理街道垃圾,被市民们誉为“可爱的清洁者”。这些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对奥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有了更深的领悟,既传播了奥运精神,又激发了大家对民族、对祖国的强烈自豪感。

                                     用拼搏点燃奋飞的梦想

    “苦难是生命阶梯的铺路石,为我铸就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坚如磐石的信念。”徐定方说。2007年9月,徐定方在班级竞选中脱颖而出,开始担任班长。作为班级‘领头雁’,他始终把学风建设摆在班级工作的首位,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班里24人通过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0%,9人通过英语六级,通过率30%。同学潘蔚琳、张怡阁、宋瑞英分别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一等奖、国家三等奖和校二等奖,吕国强获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优秀个人奖,徐聪聪、张闪分别获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和最佳贡献奖。班级5个宿舍获得集体奖11项,24人获得各级比赛奖项、荣誉称号80余项。
    此外,他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班级管理体制上,他制定出一套分工负责、协作管理的模式,即在班长带领下将班级同学分成6个小组,由7名班委负责信息传达、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管理,确保同学间良好的沟通。举办“报纸剪切传传看活动”,各小组轮流负责报纸剪切的收集及传递工作,制作学习材料传阅单,开辟了了解时事的渠道,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型”班级,一人过生日,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为他做贺卡,每个同学写上最衷心的祝福语,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家庭温暖感与归属感;制作班级意见薄,在同学间传递,收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定期举行心理讲座,把握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引导和疏通;多次组织郊游活动,让大家感受自然,放松心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所在的班级形成了“勤学、上进、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标兵”、“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殊荣。

                                     生命之花在历练中绽放

    “贫困使我懂得了每一分钱的辛苦、每一分钟的宝贵和每一次努力的意义。”徐定方说,“从困难中我看到了希望,在逆境中我学会了抗争。倔强不屈是我的个性,追逐梦想是我的本能,满怀感恩是我的心境,力求优秀是我的习惯。”的确,徐定方就是这样一个敢跟命运叫板的人。
    心中有理想,路就会在脚下延伸。2007年9月,他竞选进入学生社团联合会,接连担任新闻信息部部长、常务副主席。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他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校团委的带领下,他集思广益,面对新的目标和挑战,带领校社联及各学生社团以更高的定位、更多的创新、更强的凝聚、更实的作为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爱教育在我心中植下了感恩的种子。”徐定方说。“学校是我最温暖的家,同学们的兄妹亲情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宽容和爱心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第二届“青春飞扬”社团文化节中,他和40多名社团联合会成员一起组织开展了创业论坛等26项大型文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2007年11月,两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如期而至,他又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由于认真负责,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组织第十一届省科技文化艺术节健美操大赛,元旦游园,送毕业生晚会,第一届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公开赛,春运会等大型活动,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还有梦想在更远的地方。”徐定方说。2008年暑假,他和3名同学组成“传播奥运知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团队”,开展了问卷调查、阳光支教、奥运宣传、义务公演等活动,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苦难让我自强,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自强、感恩,这就是我面对生活的信念和支柱!”徐定方常说,他忘不了刚来河南理工大学时,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使他得以顺利入学注册;忘不了院领导帮他争取了勤工俭学的职位;忘不了老师们的关怀和呵护……那些曾经给过他帮助的人们,徐定方一一铭记在心。
    “我获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我永远感激他们给我的无私帮助,我将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徐定方总是以阳光般的心态和最朴素的善良对待身边的人。同学有什么困难,他都慷慨解囊;别人学业上有什么问题,他乐于释疑解惑。徐定方知道,付出,才是生命的意义;善良,才是生命的本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和逆境对拥有自立自强品质的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努力,凭借这笔财富,人生之路便会越走越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徐定方的人生格言。在苦难这所最好的大学里,徐定方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找到了人生的新天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定会走得更远,定能用坚强书写生命的美丽。
    “徐定方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以坚强的品格应对困难、以端正的态度修好学业、以求索的精神不断奋进,面对困难从不低头,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在他身上闪烁着中国当代大学生光辉的人性之美、善良之美和责任之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他的自强之旅令人震撼!”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说。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4-16
学校召开2024年度就业工作表彰暨2025年就业工作推进会
2025-04-16
校领导参加时空大数据与低空经济校友论坛
2025-04-16
第十一届“奋进新征程”主题创意啦啦舞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14
副校长丁亚红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考察调研
2025-04-14
学校召开2025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2025-04-14
学校2025年体育节暨运动会圆满闭幕
2025-04-13
学校举办2025年第三场春季校园双选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