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天,72小时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9月22日8时顺利结束。我校共有16支队,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学生分别来自于9个院系,14个专业,是我校参赛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所有专业大学生的一项通讯竞赛,从1992年开始,每年一届,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今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1022所院校、12834个队(其中甲组10372队、乙组2462队)、3万8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
竞赛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而且竞赛形式是三名大学生组成一队,选择一题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论文,可以自由地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但是不能与队外的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讨论赛题。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具体的、重要的载体。
竞赛的题目来自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今年甲组的A题是在交通监管(电子警察)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数码相机定位”问题,要求参赛同学建立用靶标法给出两部固定相机相对位置的数学模型和方法。甲组的B题是“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这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热点问题,赛题要求参赛者收集相关数据对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
此次竞赛得到了教务处、校团委、数信学院的大力支持。通过竞赛,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团队精神”。同学们一致表示这是一个一次参与终身受益的活动,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