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8年 > 正文
《河南日报》《大河报》等:河南理工大学员工为贫困大学生雪中送炭
发布: 供稿:谷风 发布时间:2008-08-27 打印本文

    8月24日,《河南日报》在第7版以《靳海军:6年资助13名贫困生》为题;8月25日,《大河报》在第B04以《河南理工大学员工为贫困大学生雪中送炭》为题;8月5日,《焦作日报》在第3版头条位置以《以我绵薄力 架起圆梦桥——理工大员工靳海军六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故事》为题,集中报道我校后勤集团员工践行大爱理念,关爱贫困大学生的感人之举。具体内容如下:

    《河南日报》2008年8月24日第7版的报道如下:

                                    靳海军:6年资助13名贫困生

  本报讯 (记者 郭海方 通讯员 徐春浩 彭丽 实习生 张文娟)“那是2002年冬天,看到那位衣着单薄的学生拿着馒头,在餐厅吃别人剩下的菜汤,我心里难受极了!”近6年时间过去了,靳海军依然不能忘记那一幕。
  靳海军,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6年来,他先后为13名贫困生免费提供餐饭,并给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
  在靳海军资助过的学生中,张晓伟(化名)是他印象较深的一个。小张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父亲2005年去世,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为了省钱,小张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顿只吃5毛钱的饼和2毛钱的粥。在靳海军的耐心询问下,小张终于说出了家庭的困难。于是,小张成了靳海军的资助对象之一。慢慢地,许多人都知道了后勤集团有位好心的师傅,大家也总热心地给他介绍新的贫困生。至今,他一连资助了13名贫困生。

    《大河报》2008年8月25日B04版的报道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员工为贫困大学生雪中送炭
                                  □记者 胡炳俊 通讯员 徐春浩 彭丽

  “那是2002年冬天,看到一个衣着单薄的学生买了个馒头,在餐厅收集别的同学吃剩的菜汤蘸着吃,我心里很难受。我决心尽力帮他。”靳海军至今不能忘记6年前的一幕,正是这一幕让他萌生了资助贫困学子的念头。作为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6年来,他先后资助了13名贫困生,其中7名学生参加了工作,6名学生在校继续学习。张晓伟(化名)是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父亲2005年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国家的补贴和亲戚的帮助使他勉强凑足了学费。为了省钱,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顿只吃一个5毛钱的饼和一碗2毛钱的玉米粥。细心的靳海军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每月给他100元饭票。
  “我给他们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补贴,还在自己的摊位上为他们提供免费餐。”自从6年前用自己的收入资助小张这样的贫困生以来,靳海军助学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下。
  生活中的靳海军是个“抠门儿”的人,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好衣服,舍不得到餐馆吃一顿饭。然而,他又是一个“慷慨”的人,他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全都无偿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慢慢地,许多同学都知道了后勤集团有位好心的员工,靳海军资助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就这样,他一连资助了13名贫困生。
  “总不能看着学生有困难不帮吧!”靳海军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真诚。

    《焦作日报》2008 年8月5日第3版的报道如下:

                                     以我绵薄力 架起圆梦桥
                       ——理工大员工靳海军六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故事
                           本报记者 石 凯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彭 丽

  “2002年冬天,当我看到那个衣着单薄的学生用馒头蘸着别的同学吃剩的菜汤充饥的时候,心里难受极了!”时间虽已过去六年,靳海军依然不能忘记那让人揪心的一幕,他说,“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他求学。”
  靳海军是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这一偶然的机缘,萌生了资助贫困学子的念头。六年来,他先后资助了13名贫困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心之歌。
  “我每月给每个受助学生100元生活补贴,同时在自己的摊位给他们提供免费餐。”靳海军说。
  在受资助的学生中,张晓伟(化名)给靳海军的印象最深刻。张晓伟是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父亲2005年去世,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股骨头坏死和风湿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靠国家补贴和亲友资助,张晓伟才勉强凑够了学费。在校期间,张晓伟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饭只花七角钱买一张饼和一碗玉米粥。细心的靳海军注意到了他,几经询问了解了其家庭的困难情况。于是,他不仅每月给张晓伟100元饭票,而且每天特意为其留下饭菜。
  “三儿”也是靳海军资助过的一名贫困生,毕业那年在郑州找了份工作,由于没钱租房,无奈之下打电话向靳海军求助。虽然连对方的姓名都记不清了,靳海军还是立即把身上仅有的1000多元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
  慢慢地,许多同学都知道了后勤集团有个好心的员工靳海军,不少人都热心地为他介绍新的贫困生。在确认情况属实后,他就开始资助新的贫困生。日子久了,他的摊位也被同学们誉为贫困生的“爱心救助站”。
  虽然总是在帮助别人,但靳海军本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妻子下岗,孩子上学,100元是他两周的生活费,20元是他全家一周的买肉钱。在熟人眼里,生活中的靳海军是个“抠门儿”,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好衣服,舍不得到餐馆吃顿好饭。然而,在助学上,他又是一个十分慷慨的人,总是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无偿地捐给需要帮助的学生。
  “其实,对于贫困大学生,我所资助的100元真不算多,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要这些学生能因此感到被人关心,感到没被社会遗忘,就足够了。”靳海军说。
  今年5月12日,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靳海军在第一时间内慷慨解囊。而他资助过的大学生们也都在第一时间捐出了自己的生活费。“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能为灾区人民献一片爱、为国家出一点力,这是我的无上光荣。”他由衷地说。“是靳师傅的关爱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也要像他那样,关爱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受助学生张晓伟说。
   得知靳海军不断资助学校的学生,2005年,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曾专门给他送去了表示感谢的锦旗。平时,靳海军也经常收到受助学生的感谢信。
  有人送给靳海军四句诗:“有限积蓄无限情,怜贫惜孤济苍生。枯木逢春弱苗壮,共织盛世艳阳春。”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4-16
学校召开2024年度就业工作表彰暨2025年就业工作推进会
2025-04-16
校领导参加时空大数据与低空经济校友论坛
2025-04-16
第十一届“奋进新征程”主题创意啦啦舞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14
副校长丁亚红带队赴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考察调研
2025-04-14
学校召开2025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2025-04-14
学校2025年体育节暨运动会圆满闭幕
2025-04-13
学校举办2025年第三场春季校园双选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