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云在综合楼圆形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诗词为心,玉为骨”林黛玉形象解析 》的报告会。报告会由文法学院副院长穆乃堂主持。
报告会上,张云女士富有想象地从《红楼梦》中“女娲取石补天”的情节联系到焦作云台山,她亲切和率真的气质即刻感染了在场师生。随后,她就黛玉的姓名、字号、相貌、出身作了分析评价,并梳理了《红楼梦》中的家族家谱,以宝黛二人的爱情为主线,细致、明晰地讲述了黛玉进府、宝黛定情、黛玉之死的故事情节。她说,“黛玉”二字有等待宝玉、未经雕琢,天然的墨玉等意,其字“颦颦”、号“潇湘妃子”映射出其深刻的文化含义。最后,张云女士重点剖析了黛玉的刻薄和小性、智慧和诗才。她直白平和、流畅如水地例举了黛玉辱骂刘姥姥为“母蝗虫”、疑心园里老婆子暗骂自己竟昏厥过去等鲜活事例,纯白极俗、圆熟简练地概括了黛玉:诗人的气质、叛逆的精神、横溢的才学、悲剧的性格——“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向大家呈现了一个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也不乏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精神唯上的复杂的黛玉形象。张云女士还就大家疑惑的问题,做了详细耐心的讲解。她讲道:“读者要学会以慧心、灵性去感知林黛玉这一文学形象,才能真正读懂其艺术魅力所在。”
报告厅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张云女士形象而生动的讲解给在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丰富的文学鉴赏课,陶冶了大家的情操,提高了大家的文学艺术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