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8年 > 正文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专著正式出版发行
发布人:   供稿人:洪振涛 发布时间:2008-02-05  打印本文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专著正式出版发行
                            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杨瑞森教授作序

    2008年春节前夕,以校党委书记王少安、文法学院院长周玉清为主承担的“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重大课题,历时两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标志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取得新的进步与突破。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由我国享有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原司长杨瑞森教授作序。杨先生序言全文如下:

                                           序  言

    “大爱”一词是杨福家先生2002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来的,原话是说“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温家宝总理2006年农历除夕在东北大学明确指出:“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这三点的基础还是爱”,“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爱,而且是大爱”,“对人民要有真挚的大爱”。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强调,人民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里表达出党和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最高寄托,同时也向大学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的时代命题。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中,特别是在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社会条件下,“爱”主要是被作为唯心史观的意识形态和剥削阶级的虚假道德来批判的。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特别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较长时间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对“爱”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爱”或者“大爱”至今还是一个说得多、研究得少的问题。这种状况显然已不能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爱精神是中华文化和大学教育的传统精神,是社会和谐精神的实质与核心,研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大学弘扬大爱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学教育的“大爱”本质、客观要求和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回答了“怎样办社会主义大学”的问题。因此,把弘扬社会主义大学大爱精神理论研究提高到大学教育规律、教育理念研究的高度是合适的。从现实方面看,弘扬大爱精神、建设大爱文化是我国新时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弘扬和谐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离不开大爱精神、大爱文化。同时,弘扬大爱精神是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大学教育的愿望和期待。在一些大学不同程度地出现大学精神衰微的情况下,弘扬大爱精神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学教育中爱的缺失问题,更是推动大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河南理工大学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课题组开展的关于大学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的研究,是一项艰巨的理论创新工程。本课题涉及面广,前期研究薄弱,研究过程会遇到不少困难。令人欣慰的是,该书作者对一些疑难问题并没有采取回避或敷衍的态度,而是做出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到建设原则、工作方法的完整的关于大学大爱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该书的视角独到,语言新颖,表达清晰,论证严谨,其中不少观点和论述具有原创性。对基本概念,该书尽可能地作出了明晰的界定和表达,如爱、大爱、大爱精神、社会主义大爱精神、大学精神、大学大爱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大爱文化,等等。对主要观点,该书力求作出严谨科学的论证,如大爱精神的“全人类性”问题或者说剥削阶级社会有没有大爱精神的问题,社会大爱精神与职业大爱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西方大学文化传统中的大爱精神问题,中国大学的大爱传统问题,大学文化的结构问题,大爱精神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等。在大学大爱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该书又非常注重联系工作现实,对建设大学的大爱精神文化、大爱制度文化、大爱环境文化、大爱行为文化的目标、原则和途径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尤其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此,该书可能是我国学界较为系统地专题研究“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第一部专著,很值得一读。
    虽然本书主要是围绕弘扬大学大爱精神、建设大学大爱文化的主题展开论述的,但弘扬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主题却远远超出了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如果沿着这样的理论价值取向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理念必将逐步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具有民族和时代特征的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元素,融入到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潮流中去。
                                                                             杨瑞森
                                                                         2008年1月于北京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