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7年 > 正文
《河南教育》:筑就测绘事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发布人:   供稿人:谷风 发布时间:2007-11-30  打印本文


刘先林院士在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教育》2007年11月号以《筑就测绘事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记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刘先林院士》为题,配发图片报道我校特聘教授刘先林的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筑就测绘事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记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刘先林院士
                                        
                                          □徐春浩

    ●财富对我没太大诱惑,真正对我有诱惑力的是学校领导确实想把测绘事业搞上去及该校测绘专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人,要为国家争气!你如果停下来了,人家就上去了,你很快就被淘汰了。

    ●以最低的标准满足自己的低级需要——生活得很差,却创造出造福人类的伟大成果。毫无疑问,人生的价值决不是仅仅满足于吃、穿、消费,而是在于创造与奉献!
    
    他,在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被誉为“创造神话的科学家”“为地球做尺子的人”“驾创新之车追赶太阳的人”“测绘界的袁隆平”。
    他,创造了测绘界一个个奇迹,是迄今测绘学科全国唯一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科研工作者。
    他,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长期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他,就是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院士。
    不久前,68岁的刘先林承担的国家“十五”测绘科技攻关项目(主要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完成)——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了产品鉴定,被认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把美丽的地球搬回家”提供了最好工具。
    刘先林的人生轨迹,像从山脚不断插向山顶的觇标,一步步向着自主知识产权的顶端攀缘。JX-4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全球推广应用、JXDC-4 航空数码相机(数字航空摄影仪)的研制成功,使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数字地球”研究领域成了世界公认的“领头羊”。
    自2004年初刘先林被河南理工大学聘为特聘教授后,该校测绘学科很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获批测绘专业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测绘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立新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今年获准成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正是刘院士的引领,测绘学科4年上了4个台阶,为该校筑就了一条测绘事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生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走进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综合办公楼307室这个刘先林办公兼卧室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易床、一张沙发、一台电脑、一个堆满专业书籍的写字台和一个书柜。
    2006年,刘先林在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做实验,学校安排他在老市区的宾馆吃住。新校区距宾馆8公里,坐车也就十几分钟,刘先林依然要求睡在办公室,洗漱在楼里的公共卫生间。每晚,整栋大楼就剩下他和门卫。“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门卫们都认得他。刘先林喜欢住办公室,原因是离设备近点,可以随时做实验。
    刘先林“抠门”?
    笔者给刘先林算了笔账,每年他在该校的津贴是12万元,然而刘先林“很傻”,任职以来,这笔钱他分文未取。“我的特聘教授报酬都留给学生用。”刘先林总是这样对校领导叮嘱。硕士研究生李天子说:“我跟着刘老师学习、作实验、写论文、生活费都是从学校给刘老师的报酬里支付的,就连我个人买参考书的钱都由刘老师报销。然而一起做实验时,他常跟我们一样吃几块钱的盒饭,有人提议让他单独吃更好一点的,他却笑着说:‘这已经很好了!’”
   “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吃方便面的准备。”刘先林常对学生说。“一次课题组跟他谈科研谈到中午1点多,可他谈兴正浓,大家肚子饿得咕咕叫都不好意思说。将近两点了,刘院士突然想起:‘哦,时间不早了,我们去吃饭吧。’到食堂简单要了点儿菜,又给每人要了一张大饼,还叮嘱大家一定要吃饱。”刘院士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后刘昌华记忆犹新。
    “不要以为刘先林不懂生活,他多才多艺而富有情趣。他用黑管、单簧管、小提琴都能奏出美妙的旋律。”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对他知根知底。
    对待生活,刘先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由于工作太忙,他好久没有摆弄乐器了,他总说“人只能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确,对他来说,科研就是最好的生活。

                                  科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刘先林从事测绘研究,始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的研究成果总能解决制约生产作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走出“象牙之塔”,开出一片新天地。
    2005年,刘先林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的数码航空摄影测量仪取得重大进展。当年12月,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孟顺在焦作主持召开了“近地超轻型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与发布会,以张祖勋、王家耀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给出了高度评价,出席会议的全国各地30多家生产单位的40多名代表表达了强烈的合作与应用愿望。
    今年5月底,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布了一条喜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仪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身在鉴定会现场的刘先林挽了挽袖子,黝黑的脸庞露出羞涩的笑容。作为第一参研单位的河南理工大学,其师生们的脸上再也无法掩饰成功的喜悦。
    这种能把地球“搬”回家的测绘技术,正是利用刘先林主持研发的数字航空摄影仪、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和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共同完成,计算机通过这套系统可采集地面山川河流的海量数据,并且自动生成全数字化的三维地形图,真正实现了把地球数字建模后“搬”到家里,这是我国测绘技术为社会信息化服务的一个巨大进步。
    爱国是创新的源泉。和刘先林一起研制仪器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回忆道:“刘院士就是看不得国外的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其实,研发最困难时,压力很大,从来不抽烟的他居然跟我要起烟来,一次就是两根,边抽边琢磨。为了给大家鼓劲,他遇到困难,也从不说出来。”
    在河南理工大学做实验的几个月里,刘先林没睡过一个好觉,对情况一次次地了解、分析,一步步地摸索、实践,一遍遍地校正、修改……。
    “2006年6月,航摄仪试验出了点问题,白天查找不方便,刘院士就利用晚上车少的情况开车从焦作到修武,又从修武回来进行快速运动(近似飞行颠簸)拍摄试验分析,一直到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才露出满意的微笑。”一起与他进行晚间工作的王宏涛深有体会。
    谈到跟河南理工大学的合作,刘先林说:“财富对我没太大诱惑,真正对我有诱惑力的是学校领导确实想把测绘事业搞上去及该校测绘专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合作关系很融洽,学校给我提供实践基地,我给他们提供最新科技信息。我去给研究生、博士生做指导,这些研究生、博士生又为我们测绘研究院工作。我们提供科研条件,他们参加到我们的项目中来。尤其在数字航空摄影仪的研制过程中,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在刘先林的协助下,采用小型飞机数码航空摄影测量成果数据,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景观立体真三维虚拟现实漫游系统建成。由该系统建立的数字化动态校园具有真三维、真纹理、真尺度等特点。
   “过去搞地形测绘,必须到野外进行实地测量。有了这套设备,可以通过航空照片、卫星照片,把地面模型按原样搬到室内来。以前需要艰辛的野外测绘,现在坐在电脑前就可完成了。所有测绘要求的图种,这套设备都能绘制,应用面非常广。”刘先林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刘先林的科研思路像风儿一样自由。“他即使开车时,也在不停地思考,不定什么时候就蹦出两句关于项目的话题。他的奇思妙想汇聚在一起,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创造。”刘昌华博士后深有体会。刘先林及其科研伙伴们用风一样的速度追上了世界航空摄影测量的最前沿,把世界测绘行业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

                                育人:为国家立业,为民族争光

    在刘先林的主持与指导下,河南理工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项目研究从无到有,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指导开展科研,帮助该校培养了1名博士后、4名硕士(现有3人为该校青年教师),目前身边还有该校5名在读研究生。
   “我们这代人是承上启下的过桥板、铺路石,一定要带好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年轻人,刘先林有着特别的关爱。
   “2005年我去他工作的地方,他给了我一本厚厚的外文资料让我看,并让我谈自己的想法。最常听到他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刘昌华博士后说,“他总是这样告诫我们,‘作为中国人,要为国家争气!你如果停下来了,人家就上去了,你很快就被淘汰了。’跟他搞科研,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先林总是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凡是大家请教的问题,他都会认真回答。如果有人对他的方案有不同看法,公开和他争论起来,他也不以为忤,择善而从。
    年轻人总爱找刘先林讨论技术问题,也都愿意到他手下工作。他也敢于放手让年轻科技人员去干去闯,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他带过的年轻人,大都很快能独立承担国家或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成为科研骨干。
   “去年5月在校园第一次检验结果时,当时蚊子太多,我自己都觉得没法待,但刘院士一直待在那儿,累得实在不行了,打个盹,醒来后接着原来的话题继续谈,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多。”刘先林的得意门生王宏涛说,“后来刘院士走了,我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问题,想请教他,又觉得打电话太唐突,就给他发了个短信,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刘院士的短信就来了,怎么解决,注意哪些问题,谈得很详细。”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把我的优点发扬下去,就是所做的科研成果一定要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刘先林反对那些“纸上谈兵”的科研。“为了让我的团队坚如磐石,我总自己带头干,从不指手画脚。有经济利益,按贡献大小分配。遇事商量着办,不搞强制性指挥。不论年龄大小,我都说‘请你……’,所以大家都觉得跟着我干有希望,一定能成功。”
    刘先林爱笑,“笑是他最好的名片。”面对艰苦的试验条件,他用笑来攻克难关;面对工作中的“拦路虎”,他用笑来一一化解。他用笑踏上测绘苦旅,跋涉于创新之路,演绎了精彩人生,使自己这位“幸福的使者”最终成了位勇攀科研高峰的领跑人。
    也许,刘先林说过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的人生注脚:“以最低的标准满足自己的低级需要——生活得很差,却创造出造福人类的伟大成果。毫无疑问,人生的价值决不是仅仅满足于吃、穿、消费,而是在于创造与奉献!”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