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7年 > 正文
《焦作日报》头版:沉甸甸的收获——记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贵
发布:      供稿:雨卧山      发布时间:2007-11-16      打印本文


图为张玉贵教授在与他的研究生们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王春芳 摄

    11月16日,《焦作日报》在第1版以《沉甸甸的收获——记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贵》为题,配发图片详细报道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贵与病魔顽强搏斗、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感人事迹。全文如下:

                                      沉甸甸的收获 
                     ——记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玉贵
                                    本报记者  董柏生

    人物简介 张玉贵,男,42岁,中共党员,博士,系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在与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抗争的10多年时间里,张玉贵攻读完博士学位,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著书3部,申请专利5项,目前承担着国家级项目3项,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焦作市优秀青年专家等称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患有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做过两次大手术,身体上装着钛合金支架,不能行走、不能弯腰、不能久坐、不能低头扭头,工作靠止痛药、休息靠安眠药的博士,在与病魔抗争的10多年里,靠着对事业的追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攻读完博士学位,指导硕士研究生26名,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著书3部,申请专利5项,并且承担着国家“十一五”统编教材《瓦斯地质学》副主编、《煤矿瓦斯地质图》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工作。
  11月8日,在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面对坐在转椅上的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焦作市优秀青年专家、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玉贵,记者被深深地震撼了。而他的一句“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工作的”,更让记者感受到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力量。
  现年42岁的张玉贵1993年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严重时只能一个姿势躺在床上,疼得撕心裂肺,彻夜难眠。1998年,他强忍病痛跨专业考入了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在太原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己筹建了溶剂萃取实验室。在攻读博士学位的8年时间里,他克服病痛带来的种种困难,完成了《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博士论文,从宏观、显微和分子级三个水平上研究构造煤结构,提出构造煤分类方案、构造煤动力变质作用、构造煤的力化学作用和构造煤堆瓦斯突出的控制机理,提高了瓦斯突出预测的针对性。他首次采用化学方法研究瓦斯地质,拓展了国家重点学科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得到了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的高度赞扬,称赞他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煤层气低渗富集区地面开发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造煤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机制及地球化学标志”成功申报奠定了基础。
    2002年10月,严重的病情使他不得不接受手术,2003年2月份,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双侧髋关节进行了置换。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也一时一刻没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作为河南省“安全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秘书,他负责这一重点学科的日常工作和材料编写工作。2003年,他在病床上执笔完成了学科申报和评估材料,两次重点学科评估均获得省级优秀学科奖。2005年,他又汇总了“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申报材料,起草了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
  而说到自己,一向乐观、自觉知足的张玉贵则一脸坦然地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能同病魔抗争,除了觉得苦学这么多年、不把专业知识贡献出来觉得对不住自己以外,更多的精神力量来自于感恩。
  张玉贵说,在他住院做手术期间,校党委书记王少安特批,给自己筹集了8万元的手术费,经邹友峰校长安排,自己的爱人调进了河南理工大学,以便很好地照顾自己,还在办公室给他配了高级的转椅,这令他终生感激。2004年自己重返学校后,张教授安排他和自己到一个办公室工作,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导师谢克昌院士和学校的老师、同学在他最困难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感觉自己如果让病痛给吓倒了,学的知识发挥不出来,不搞科研不带学生,就对不住党组织、家人和友人对我的关心和厚望。”张玉贵说。
  采访中,张玉贵的爱人江林华告诉记者,他是把大家的关爱当做了一种动力,现在他的生活极其单调,就是回家吃饭睡觉,在办公室工作,指导学生,他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为了减少中西药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病痛,他每天都要靠消炎痛栓来止痛,给学生上课大多时间都靠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江林华风趣地告诉记者,张玉贵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穿衣吃饭都靠她帮忙,他现在真可以说是一门心思搞科研了。
  张玉贵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及其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他自己也因成绩突出被评为2006年度河南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入选2006年度河南省“555人才工程”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人物感言 病魔无情,但人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精神动力。我是在大家的关怀下走到今天的。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5-22
学校召开第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
2025-05-21
学校召开三届党委第一轮巡察中期汇报会
2025-05-21
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行到校交流
2025-05-19
第十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在学校成功举行
2025-05-19
安全工程2001级校友返校开展毕业20周年纪念活动
2025-05-19
音乐学院2025届舞蹈编导专业毕业展演成功举办
2025-05-19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乌云格日勒一行到校调研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