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7年 > 正文
我校驻金陵坡村工作队真诚为民办实事
发布人:   供稿人:徐春浩 发布时间:2007-10-23  打印本文


我校驻村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


我校驻村队员请技术人员培训木耳种培并录像


金陵坡村西红柿喜获丰收


金陵坡村种植的木耳长势良好

                        
                                  察民情  解民忧  帮民富
                          ——我校驻金陵坡村工作队真诚为民办实事

    西村乡金陵坡村村民侯小安端着热腾腾的饺子,拉住驻村工作队队员、我校人文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杨富卿的手说:“谢谢你们,俺一辈子都念着你们的好。看您忙活到这会儿还没吃饭,来,尝尝俺老伴儿包的饺子!”他还把刚采下的一篮子黑木耳硬塞到驻村队员、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志怀的手里说:“这是在你们帮扶下种植的,今年收成好,赚了不少钱,您可一定要把这些黑木耳带给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尝尝鲜啊!”村民崔广伟、崔广丛兄弟还把刚从田里摘下的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塞进了队员们的手里……。
    我校驻金陵坡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于2006年8月21日进驻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金陵坡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以“心系百姓,服务群众”为宗旨,走进田间地头、乡村农户,为群众解疑难、办好事、办实事;帮村民学知识、学技术、谋发展,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足迹,以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进村入户 倾听民声理清思路
    位于修武县县城西北部深山区的金陵坡村原是省级贫困村,村里没有水源,人畜饮水只能靠积存的雨水。全村106口人,耕地面积却只有105亩。农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但常有野猪糟蹋,收成甚微。全村无一家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人均年收入不足950元。
    “吃透村情民意,形成发展共识。”为全面掌握金陵坡村基本情况,倾听群众心声,队员们开展了“进每家门、知每家情、解每家难、暖每家心”的访贫问苦活动,走遍了6个自然村及该村所属12条岭与周边村庄,先后召开了8次两委会、4次党员大会和2次全体村民大会,找准了道路建设、村容村貌规划、经济发展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村委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围绕1个中心,搞好2项便民工程,推进3条产业链发展的帮扶工作方案。即:以发展特色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中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起富民路,修好便民渠,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3条产业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队员们还进一步将帮扶重点放在了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用真心、动真情,对存在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逐项解决。工作队、村干部、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快打开了扶贫工作新局面。

                                想方设法 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近年来,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民老龄化现象严重。面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想方设法让村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终于把全村群众散了已久的心拢了回来。
    “种植养殖要适宜化、荒山丘岭要林果化、基础设施要规范化、村容村貌要整洁化、增产增收要持久化。”杨富卿说,“这样才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实现帮扶工作‘输血’与‘造血’功能的有机结合,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可靠保障。”针对村里经济困难、生产效率低、农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工作队引导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布局上由对抗性种植向适应性种植转变,由自主消费性种植向市场商品性种植转变,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让农民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在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上下工夫。
    2007年6月的一天,山里下起了大雨,杨富卿看到流走的雨水,想起了村里群众用水困难的现状,“要是建起集雨渠,把浪费的雨水收集起来,不就可以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吗?”杨富卿自言自语地说。说干就干,他立马与队员刘志怀一起冲到雨里挖沟引水,召集附近村民一起干,并组织干部群众施工建设,终于建起600多米长的集雨渠。
    2006年底,为解决村民过冬困难问题,工作队向民政部门申请到了5000公斤面粉、33套棉被等救助物资,发放到困难群众手里;组织我校医生到村里给村民义诊,免费体检、诊断、治疗,并赠送2000多元的常用药品,以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协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100%,使农村低保在该村全面落实。

                                真心实意 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俺农民们也学到了致富经。”58岁的金陵坡村黑木耳种植大王侯小安说,“俺活大半辈子了,但以前从没见过村里有这么大、这么好的变化,多亏了河南理工大学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啊!”
    “调整农业结构,增强造血机能。”根据该村地处山区、缺水、条件恶劣,山坡岭地广阔、灌木丛生、草籽丰富、大量闲置山坡可以利用的特点,工作队因势利导,先后考察了养殖土鸡、长毛兔,种植西红柿、天麻、木耳以及退耕还林、栽培果树林等项目,确定了“种植方面以用水量少、原材料丰富、成本低、收入高的木耳和西红柿为主;养殖方面以技术含量低、收效快、使用场地较大的土鸡养殖为主;因交通不便、没有电、自然环境差、野猪损毁等原因,山坡改造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基本思路。根据这个思路,筹集资金10000元,买来台钻、水管、水泵等工具与木耳菌种,一半以上的农户种植了木耳,共约60吨木材,使人均增收300余元;西红柿种植面积超过了10亩,使人均增收600元以上。此外,村里闲置的旧乡政府房屋也以10万元出租,以引进资金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便利农民生活。”争取扶贫资金52万元,帮助村民建起新农舍,使多数农户住入宽敞明亮的“新家”;硬化村内道路,修建村委办公、健身休闲等场所;积极寻求水源,请来河南省水文地质队总工程师进行勘察,走访考察附近泉水情况,建立俄芋泉引水渠道;争取我校后勤总公司赞助金2万元,修建了两个蓄水量共约7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全村的用水难题,并可灌溉农田100多亩。
    “开展组织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作队还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主线,在生产过程中渗透精神文明建设。去年10月,在组织村民种植黑木耳、西红柿时,请来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并将培训过程录制成光盘,供村民随时观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群众在快乐中掌握了技术。建章立制增加村两委会决策的科学性,制定并实施了《村两委会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办法》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新村管理,保持村容整洁,制定新村《卫生管理办法》,确定卫生保洁人。采取送医送药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农村社会调查等活动,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观念、新思想、新举措。把村民请进高校校园,感受科学气息,组织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走进我校,参观了地球科学馆、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和教育电视台等科技程度高的教研设施。开展党员表率活动,促进和谐村庄建设,组织村里党员清扫道路、清理水渠等公益劳动4次,协助村党支部培养发展新党员2名,并定期为党员上党课,规范了党日活动。
    “没想到我们农民不用往外跑,也能掌握技术致富了。”村民崔广丛满怀喜悦地说,“这样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这都是工作队给我们铺的致富路,真不知该怎样报答他们。”

                                真情为民  事事做到百姓心坎里
    10月17日,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组织部长雷霆一行来到了金陵坡村我校驻村工作队驻地。刚到村口,村支书崔广禄就迎出来高兴地说:“俺村原是附近一带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要啥没啥,没想到工作队来了以后,不仅帮我们盖起新房、建起体育场、修筑水泥路、建起集雨渠,还建起了西红柿、黑木耳种植基地……”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村民崔广伟抢着说:“不是俺夸,杨富卿书记和刘志怀主任,那可真是一门心思为俺村着想,是一个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队,俺村上的人对他们那是拍手欢迎。”
    在金陵坡村,村民们的感受太多了,变化太大了。现在,全村都在一心一意想致富、聚精会神奔小康,相反,从前司空见惯的邻里纠纷、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谈少了,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婆媳吵架等不文明现象没了。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收入实现新增加。”过去主要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成靠天,收益甚低;现在以高效农作物种植为主,并逐步形成了以养殖、栽植经济林为辅农业生产新格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收入的增加,今年金陵坡村人均净收入由950元提高到了1600元以上,一举使该村甩掉了贫困“帽子”。
    “决策机制实现新健全,乡风文明呈现新风尚。”随着群众监督机制的实施,逐步形成了村两委会组织、党员主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务管理机制,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化解了干群矛盾;开展业余健身活动,给村民带来了新气息、新风尚、新欢乐;建立村卫生制度,带动村公益活动,提倡和谐村庄建设,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7月18日,省委组织部周乐志处长一行到金陵坡村检查指导工作,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宽敞明亮的村文化大院、干净的硬化街道、恬静优雅的健身广场、生长旺盛的木耳与西红柿种植基地后,他说:“没想到金陵坡村这么快就路通了、山绿了、街道硬化了、生产发展了、新房与健身广场建起来了、种植养殖结构调整了;没想到工作队克服种种困难,不等不靠,走群众路线,发挥单位与自身优势,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没想到工作队的思路这么清晰,在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生产的同时,连精神文明建设、未来工作方向都作了规划,问题找的准、工作做得实;没想到河南理工大学对驻村工作这么支持,校领导亲自过问、具体指示,做坚强后盾;没想到工作队与村基层组织、全村群众相处得这么和谐,对省、市、县驻村办等各级领导机构的工作配合得这么好。”
    “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尽责帮扶、为村为民谋利,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工作目标。希望队员们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语重心长地说。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