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6月19日上午,医学院党委组织党员代表赴豫西抗日纪念馆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及郑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共青团郑州市委授予“郑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纪念馆坐落于革命老区——巩义市新中镇张祜庄园内,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多功能于一体,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学习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征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被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所震撼,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民族精神所折服。勿忘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们纷纷表示,历史不可忘,吾辈当自强,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奋斗。(通讯员 董明磊)
(二)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能源学院组织教工党员30余人于6月19日至20日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旗渠开展党史学习培训活动。
培训期间,党员同志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了中国文字演变与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6月20日,党员同志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红旗渠纪念馆记录了林县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记录了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艰辛故事,和一大批为了红旗渠修建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党员群众,生动立体地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勇敢、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青年洞”,是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克服自然灾害和经济因难,经过1年零5个月的奋战,完成的建设工程,是红旗渠的关键。在青年洞前,党员同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参观教育基地、体验教学等环节的教育培训,党员同志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家表示,这次培训使自己思想受到了教育,精神上得到洗礼,党性得到锤炼。今后一定要学以致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务实创业,扎实推进学院科学发展,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能源学院 陈春玲/文 楚克明/图)
(三)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6月21日,应急管理学院教工支部党员代表20余人赴红旗渠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教工们首先怀着崇高的敬意观看了红旗渠纪录片,重温了红旗渠修建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林州人民建造人工天河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撼天动地的恢宏场景。在红旗渠纪念馆,教职工们参观了纪念馆中的照片、文物,深切体会到了林州人民昂扬的革命斗志和创业激情。当看到修渠时的艰苦环境,听到先辈们为修渠牺牲的故事时,党员教工们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被林州人民“敢叫天地换新颜”的英雄气概所深深震撼。走进红旗渠青年洞,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擎起右手,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姿态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在洞中久久回荡,激励同志们牢记攻坚克难精神,永葆拼搏奋进本色。
红旗渠,是一座改造自然的不朽丰碑,更是一面永恒的红色旗帜。通过本次党日活动,该院党员教工们再次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党史教育和党性锤炼,大家表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责任担当、汲取奋进力量、践行使命担当,要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全面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应急管理学院 孙凯鹏 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