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

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校党委副书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周志远宣读学校授予毕业生学位证的决定

副校长、万方学院院长王裕清发表讲话

副校长张锟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副校长景国勋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万方学院董事长李光宇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获奖学生代表上台领奖

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发言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一角
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有所成喜看鲲鹏展翅飞。6月23日上午,万方科技学院在北校区篮球场举行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校党委副书记周志远,副校长、万方学院院长王裕清,副校长张锟、景国勋,万方学院董事长李光宇出席典礼。万方学院党政领导王建中、郑伦仁、解东辉、杨玉海,各系(部)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全体教师、在校学生干部以及2011届近2500名毕业生参加了典礼。典礼由万方学院党委书记王建中主持。
典礼在庄重的升国旗仪式后开始。河南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周志远宣读了河南理工大学关于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证的决定;万方学院常务副院长郑伦仁宣读关于颁发毕业生毕业证的决定;万方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玉海宣读了河南省教育厅、万方科技学院关于表彰2011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宣读了考取公务员、选调生学生名单和荣获考研优秀奖金学生名单,宣读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获奖学生名单;接着,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为获得2011届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为考取公务员、选调生和“985工程”、 “211工程”院校研究生的优秀学生代表颁发了奖金;为毕业生代表颁发了毕业证书。
随后,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参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校、院领导为获得学位的每一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为他们拨正学位帽上的流苏,并与他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毕业生代表秦卫立、毕业生家长代表杨红卫、教师代表程明娥先后发言,分别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和对2011届毕业生的美好祝愿。
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副校长、万方学院院长王裕清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万方学院董事会和万方学院党政领导向出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谢意,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2011届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接着,他通报了2011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巨大进步,高度评价了他们为万方学院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他也指出,万方学院也取得的长足发展。他强调,今年是万方学院办学的第九个年头,这届毕业生是万方学院第六届毕业生,六和九都是中国非常吉利的数字,他也借此祝福学院和同学们未来发展顺利、长久。
讲话中,王裕清以师长和朋友的身份向广大毕业生提出四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明德任责。他指出,同学们是青年中的精英,得到了国家与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这种关爱与帮助再加上同学们各自的勤奋与天赋,使得大家具有了超乎常人的知识与力量,理所当然地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对国家、对社会,也对自己的家庭。他引用温家宝“仰望星空”与俞敏洪“草与树”之说,希望同学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立大志、立常志。二是希望同学们踏实勤奋,好学力行。他通过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我校校友师昌绪院士及“股神”巴菲特的事例,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诚信勤奋,好学力行。在埋头苦干的磨炼中不断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用青春和热情、知识和智慧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他强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毕业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在此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三点要求,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三是希望同学们自信坚韧、拼搏进取。他强调,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这种坚持源于对自己的自信。他希望同学们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在挫折中变得更聪明、在风雨洗礼中变得更强壮。四是希望同学们情系理工,爱我万方。他指出,同学们毕业后,虽然天各一方,但却四海同心,母校永远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愿分享同学们的成功喜悦,更愿为大家的成长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永远关注理工大学,关注万方学院,和母校共同书写新的更大的辉煌。
王裕清最后祝福广大毕业生前程似锦、一路走好,并深情地说:“见,或者不见,你们都在我们的心里,不离不弃!你们上学或者毕业,我们都在这里,永远守候!”真挚的情感和贴近同学的流行用语引起在场全体毕业生的共鸣,会场上爆发热烈的掌声。
最后,万方学院党委书记王建中希望同学们铭记母校的殷切希望,在实践中砥砺人生,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创造母校新的辉煌。
在毕业生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中,毕业典礼圆满结束。即日起,万方学院2011届2496名毕业生将陆续离校,带着师长的重托谱写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