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鹏飞 桂世磊 罗树琼)11月26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付传清一行应邀在材料学院2103为材料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报告会上,付传清作了题为《滨海服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诊断技术与延寿策论探究》的学术报告,钱如胜作了题为《非饱和水泥基材料孔隙表征及其气/液分布特性》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付传清介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结构耐久性诊断与修复的重大需求,钢筋砼锈胀开裂是结构承载力下降和服役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并介绍了自研钢筋通电加速非均匀锈蚀试验技术和基于磁感应技术的腐蚀监测传感器系统,构建了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退化诊断"理论技术体系;提出了锈胀开裂钢筋混凝土增韧抗裂延寿技术的探索和思考。随后,钱如胜介绍了水泥基材料的非饱和状态,水泥基材料非饱和状态是其服役常态,在其服役期间,混凝土易受环境介质侵蚀,会发生剥落、开裂、锈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其孔结构进行有效表征,内部气-液分布特性研究至关重要。并针对上述问题,钱如胜分别从Nano-CT联合温变合金增强技术(X-MCP)、压汞测试(MIP)、失重测试(WIP)、气体测试(GIP)四种表征手段出发,详细介绍了四种表征方法,探究了非饱和孔隙中,气-液分布特征,探索了水泥基材料孔结构表征新技术,以期促进水泥基材料孔结构更全面有效的表征与分析。最后,付传清、钱如胜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本次报告生动精彩,与会师生均表示收获颇多。
付传清,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健行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杰青、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包括2项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报专利60余项。合著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2本,建设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
钱如胜,浙江工业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泥基材料固废及其固碳、微结构演变及其介质传输、耐久性及其寿命预测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青年基金项目3项,主持浙江省建设厅、博士后、省属高校等基金3项。参与包括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