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根深 狄红丰)近日,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庆军、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悦、东南大学教授张云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韦江雄先后应邀到材料学院作学术报告。该院200余人次师生分别在学院2103多功能厅和2206会议室聆听专家报告,进行互动交流。报告会由材料学院院长朱建平主持。
丁庆军作了题为“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桥梁工程应用”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特征,并结合UHPC的材料组成和混合比例,深入阐述了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特点。通过分析UHPC在桥梁设计和维护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对UHPC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悦作了题为“磷酸镁水泥的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磷酸镁水泥(MPC)的基本组成、化学特性及环境适应性,并分析了MPC作为新型胶凝材料的潜力。接着比较了MPC与传统水泥在制备过程、性能优化等方面的优势, 总结了MPC在不同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案例。最后提出了MPC在建筑结构加固、快速修复材料和环境友好型建筑方向的可行性。
张云升作了题为“高品质机制骨料绿色制备、形貌表征及其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高品质机制骨料的绿色制备方法与生产工艺,并探讨了机制骨料的形貌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接着阐述了机制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如何优化混凝土的配比和提高其力学性能。最后对机制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潜力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展望与分析。
韦江雄带来了题为“水泥基材料中非均匀应力/应变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韦教授首先探讨了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以及非均匀应力/应变现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他深入分析了导致非均匀应力/应变的关键因素,包括材料组成、孔隙结构和外部环境。接着讲述了改善材料均匀性和耐久性的一系列调控方法,展示了这些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潜力。
各位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学习兴趣。报告结束后,各位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使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是材料学院“求是讲坛”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三期至第六期。
丁庆军,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杰出工程师称号,新疆特聘专家。
李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入选国家及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云升,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入选多项国家级人才计划。
韦江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