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曹旺儒)7月11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栋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文综楼311会议室作了题为“大学智库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探索:以“华科大东盟研究中心为例”的报告。讲座由该院院长李惠敏主持,该院部分教师代表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黄栋指出:区域国别研究是应对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变革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通过跨学科视角解析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动态。他表示,该学科具有“问题导向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三大特点,研究者需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应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他系统介绍了华科大东盟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要通过工作机制、专项基金和国际化团队,保障研究的持续性;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与东盟高校建立合作联盟,形成跨国研究网络;要承担科研课题、提交智库报告,服务地方与国家决策。黄栋给我校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提出四点建议:要求研究者需具备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认知能力(区域历史与现状洞察)及实践能力(政策分析与资源整合);倡导研究者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特定议题为“点”,沿产业链或政策链延伸为“线”,最终构建区域综合研究“面”;建立自己的特色、专业团队及稳定的合作伙伴;要有“行动派”的研究风格。讲座尾声,黄栋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的本土化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他鼓励大家要立足中国实践,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强调“研究需回应真实问题,成果需经得起实践检验”。此次讲座为我校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师生提供了与智库专家对话交流的平台,也深化了对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与智库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外语等学科发展及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黄栋,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盟问题、能源与气候政策、科技管理等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湖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在内的课题近20项;在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政府部门提交咨政报告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