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应文法学院之邀,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在该院模拟法庭作了题为《小说创作的实与虚》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朱雪里主持报告会,相关专业的数百名学生聆听了报告。
刘庆邦,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9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20余种。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首届北京市德艺双馨奖。
报告会上,刘庆邦谈及小说创作的现状,指出小说创作中实与虚的关系是中国作家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带有根本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现在小说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实,即创作没有与现实拉开距离,并指出这个问题的出现源于缺乏务虚的哲学支撑、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太深、汉字的独特性和不尚争论的文化传统。随后,他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进行了阐释,提出小说创作就是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同时,他强调了虚构的重要性,认为虚构是小说的生长点,为小说插上了翅膀,但作品里的虚不应该是虚无,而应是虚拟、空灵、漂浮。
报告会的举行,对大家理解小说创作中“实与虚”的关系这一关键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有志于从事小说创作的同学们有较强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