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应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美术系教授陈池瑜在明德楼方形会议室作了题为“林风眠、张仃与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现代性之路”的学术报告。建艺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金弘大主持。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美术理论、艺术评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批评理论、艺术美学、中国现代美术学史,在《文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文学评论》《美术》等刊物发表有关中国美术批评理论、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等内容论文多篇。
陈池瑜以中国画的革新与改良史为切入点,以林风眠、张仃、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为例,通过图片详细地解读了中国现当代水墨画大师在创造上的推陈出新之路。他指出20世纪初以来,中国画的发展主要呈现两条途径,一是以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为代表,在中国画传统特别是文人画传统中寻找力量,结合现代感受,从中国画自身因素中寻找新的突破口,进行中国画的革新,稳步推进中国画向前发展。另一条道路是以徐悲鸿、林风眠、高剑父等人为代表,主张中西结合,借鉴西洋画的技法和观念来改造中国画,为中国画注入新的营养,推进中国画走向现代。在第二条中国画发展道路上,以坚持“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观点的林风眠为代表,主张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特点,融入水墨画的创作,创造一种崭新的中国画的现代形式。在具体讲解中国水墨画的现代进程时,他强调林风眠、张仃、吴冠中在中国画创作中以水墨和彩墨的方式进行了现代性探索,他们作品的共同点是参考西方现代艺术的精神与形式,同时又重视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古代装饰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特点,用以表现中国民族特有题材,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的水墨艺术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将古代与现代,将中国与西方,将民间艺术之“土”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洋”,有力联系起来,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画革新创造的现代新路,这条道路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活力,在21世纪可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报告会上,陈池瑜鼓励在场学生要坚持个性,加强理论修养,“了解新旧各派所创造的风格”,不断探索,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此次报告会通过画家的作品寻找大师们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并建立个人风格的方法,使师生对中国画如何走向现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积极促进了学生自觉提高专业素养、坚持和把握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