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晚,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周领顺教授应我校外国语学院之邀在南校区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翻译:需要更新怎样的观念?”的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郑忠耀主持。
周领顺,博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工作;曾在各种外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参与并主持数项教育改革项目及人文社科项目。
报告会上,周领顺援引“Dead Poets Society”中的一段文字并将其翻译为诗歌、律诗和词,由此引入有关翻译的基本问题:“怎么译”和“怎样评”;并从三个翻译实践和评价归纳说起,即译者的身份和角色、译者的定位、异化与同化的结合。接着,通过对一些翻译的实例和现今翻译界有关认识和实践讨论的分析,周领顺指出了翻译观念需要更新。他认为,文学翻译应力求原文之真,应用翻译应求译文之用。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对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针对“怎么评”的问题,周领顺提出了三个评价方法:连续统的描写评价思维、几个一致和译文评价的三要素。最后,针对翻译界现今的整体研究现状和问题,周领顺认为,译者应遵循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的行为准则。周领顺学识渊博,讲座高屋建瓴,使在座的各位听众深受启发,他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周领顺教授的报告,给在座的师生带来了一种新的翻译观念,对于引导教师从事翻译教学、学生进行翻译学习都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