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深我校师生对陶渊明及田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11月13日晚,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文献》季刊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廷银应我校文传学院之邀,在南校区圆形报告厅作了一场以“民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我校广大师生听取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文传学院副院长郭锋主持。
张廷银,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编著《中国文学史(插图本)》,著有《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魏晋玄言诗研究》。曾在《文学遗产》、《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报告会上,张廷银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对陶渊明的独特研究方法。他认为,研究陶渊明要以族谱资料为中心,以民间普通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为重点,要把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对陶渊明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随后,张廷银通过对新资料解读的方式具体讲述了民众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状况。接着,张廷银从以陶渊明为处事接物之榜样、以“不求甚解”为基本阅读原则、以陶渊明为创作之典范、理解或引用陶渊明诗句等方面介绍了陶渊明的做人、读书和文学创作原则。当谈到普通人与陶渊明的汇接点时,张廷银指出,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有亦耕亦农的田园诗人形象,有爱子忧子的慈父形象,也有爱美好色的常人形象。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析了陶渊明,使大家对陶渊明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他就精英与草根互动的角度分析了陶渊明地位之高度和精神之传承。他强调,文化之要义集中体现在精英,绵延发展在民间。两者的交融、互动及相抗是文学批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报告会后,张廷银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回答。
张廷银谦虚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使他们在怎样摆正学术态度,如何做好学问的问题上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