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现场
“地球是一个生命体,大气层是她的精美外衣……”薛骏猷在报告会上,为100多名师生朗诵着他为缝山针公园大型雕塑“缝山”所做的一首诗,环保低碳的创作理念得到了师生的强烈共鸣。6月11日下午,雕塑家薛骏猷应我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邀请,在圆形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公共艺术与文化生态》的学术报告,并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该院院长陈兴义为薛骏猷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参加报告会的还有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高永才。报告会由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韩宏斌主持。
薛骏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河南雕塑艺委会委员,郑州雕塑壁画院特聘雕塑家。多年来在雕塑创作和景观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雕塑作品《二泉映月》、《父与子》分别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雕塑《较量》、《挑战生涯》分别入选第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
薛骏猷的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自己的雕塑和景观设计作品,谈了创作经历、创作体验和创作理念。他以自己的作品——大家所熟知的焦作市缝山针公园大型雕塑“缝山”为例,阐述了现今前卫、环保的创作理念。他说,雕塑对环保创作理念的表现,不是简单地表现在雕塑材料上,更多的则是体现为一种内在的环保创作思想,一种把大自然和地球视为生命体的情感。他通过云台山、焦作影视城、焦作森林公园大门等景区设计案例,生动地讲述了景观设计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原生态,综合考虑到景区光线、气候、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报告第二部分,薛骏猷结合多年的创作心得和体会,阐释了公共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的特征以及在文化生态建构中的作用。他指出,随着物质需求的日益满足和扩大,人们的精神需求出现了相对的断裂和失衡。公共艺术可以引起人类对美好感情的共鸣,唤起人类对自然的感恩。人类在自然的回归中实现“天人合一”,重新找寻到失去的平衡。
薛骏猷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而富有哲理,尤其是他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理念对从事艺术设计的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所倡导的环保理念和对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回归使在座的师生感受颇深。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