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学院、应急学院“星火燎原”联合实践团

7月25日-26日,工商学院、应急学院“星火燎原”联合实践团前往江西赣州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潭头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等地实地考察,前往桥头村、胜利县等地拜访慰问多位红军战士的后代,学习红色长征精神,为助力苏区乡村振兴进言献策。
行程伊始,实践团到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为缅怀红军长征革命战士,实践团成员庄重三鞠躬,敬献提词为“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花篮致以崇高敬意。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尚敏带领实践团重温入党誓词,成员们齐诵红军长征战士家书,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以及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团队们聆听了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历史故事,长征渡口的情景剧《告别》展现了中央红军与百姓感人肺腑的鱼水情,使实践团成员们领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的艰辛。同时,实践团通过参观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了解了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地长达一个月战略指挥工作经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了实践团成员艰苦奋斗中国梦的决心。随后,实践团前往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山峰坝长江渡口旧址进行参观,聆听了《筑牢党群关系,永葆为民情节》主题演讲,深为于都百姓对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所感动。实践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潭头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研究考察脱贫典范“美丽乡村”潭头社区的振兴之路,了解产业园对周围居民经济收入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外,实践团还前往“军事堡垒”——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竹篙寨考察学习,参观了竹篙寨的粮仓、盐仓、被服仓等遗迹;拜访了桥头村老红军谢华同志的侄子,了解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慰问了长征干部、共和国少将谢明同志,对谢明同志的妹妹致以深切慰问和敬意;实践团还特意来到曾被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接见的胜利县女干部后代张复兴老人家中慰问交流,深为老人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实践团成员们也表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人生信仰,在缅怀先烈中树立人生榜样。
经过系列参观调研、学习拜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历经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的深刻认识。追忆长征苦,难忘鱼水情。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认知到红色政权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来之不易。实践团成员们深受先烈不惧险阻、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触动,表示将勇担责任,传承、发扬长征革命精神,严守自身行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同时,本次研学调研了革命老区振兴建设的成果,为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汲取了经验、奠定了材料基础,更助力实践团继续传承红色精神。(通讯员 刘畅 徐雪林)
河南理工大学“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在豫新疆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解新疆地区近10年来的变化,进一步推进民族大融合,7月15日-25日,学校“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一行6人返回新疆,分别在石河子市市中心商业区附近、人流较大的街道;乌鲁木齐市水区步行街内、红石公园及人流量大的区域;新疆奎屯市123团文化宫、街道社区、店铺;新疆阿克苏市老街、儿童公园、多浪河二期、步行街等地开展为期十一天的民族团结走访调研活动。
因实践团队成员老家所在地比较分散,团队采取了网络视频会议、QQ群聊等方式进行讨论、组织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宣讲、图片展览及解说、发放宣传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收集新老照片等方式了解新疆近10年的变化;拜访和参观少数民族家庭,拍摄介绍少数民族美食文化及风俗习惯的视频;并就新疆各地区人文景观、援疆政策、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民族生活习惯、民族交往、民族发展等方面,走进家庭、企业、商店等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充分调研新疆各民族在民族团结和融合方面的认识。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改善民族关系、维护多民族社会稳定十分有利。我国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实践团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党和政府通过各项惠民的政策帮助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民族团结,新疆发展多做青春贡献。(通讯员 任万里 田猛)
测绘学院豫见“光”实践团

7月24日,测绘学院豫见“光”实践团前往焦作市山阳区寨卜昌村开展党史学习和宣传视频拍摄工作,争当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的表率者。
由于近期暴雨不断,寨卜昌村部分古建筑受损严重,实践团成员首先考察了村庄的排水系统。古寨河是该村的主要泄洪通道,受大树和淤泥的阻塞,严重影响了排水能力,水位上涨导致古寨墙发生了局部坍塌,造成了寨河拥堵。带队老师向团队成员讲解了村庄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实践团成员主动参与到清淤工作中,与正在清淤和排水的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向他们讲解排水系统堵塞对古建筑保护的影响,并协助他们共同完成河道清淤工作。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部分开放的展览场馆,通过参观学习和走访调查,了解寨卜昌村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大家集体讨论,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用于党史宣传视频拍摄和制作,在确定好主题后,团队成员精心策划,并分两个小组合作完成了视频拍摄任务。
本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村落的悠久历史,同时感悟到了抗战旧址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让实践团成员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通讯员 巩惜缘 刘雅磊)
电气学院“‘支’行合一,‘教’灌晨花”实践团

为增强孩子们的自我防护和防骗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7月23日上午,电气学院“‘支’行合一,‘教’灌晨花”实践团成员在开封市尉氏县蔡庄镇中学为孩子们开展以防溺亡、防性侵、防沉迷、防邪教等为重点的“四防”普及教育和防电信诈骗教育活动。
近日河南省多地突发暴雨,防汛救灾形势严峻,为让孩子们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实践团队成员们结合实际案例,通过PPT展示,为孩子们重点讲解了如何预防溺水、溺水后自救等安全知识。接着队员们生动详细地讲解了防性侵、防沉迷、防邪教等相关知识和案例,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远离危险区域、杜绝不良习惯、防范邪教组织,做青春向上的好少年。最后团队成员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案例等方式为孩子们讲解电信诈骗常用技法,提醒他们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赞扬,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了孩子们对“四防”安全和电信诈骗的警惕能力,筑牢安全防线,使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同时,团队成员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了更好的沟通交流,加大了与社会的接触,使队员们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讯员 周欣玉 蒋文雯)
应急管理学院“学行践”国家安全观公益宣讲团

为向市民宣传洪涝后消杀、防护措施,防止大灾之后出现“大疫”的情况发生,7月26日下午,应急管理学院“学行践”国家安全观公益宣讲团成员前往龙源湖公园开展“健康卫生防疫”专题宣讲活动。
宣讲团成员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入手,针对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展开详细的介绍,指出汛后是细菌、病毒滋生的时期,特别需要加强防范。随后,宣讲团成员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如: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艾滋病等,详细地向现场市民讲解传染病的定义、特点以及传播途径,并以肺结核为例,指出了传染病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紧接着,实践团成员简单介绍洪涝灾害发生后常见传染病类型,着重讲述了汛期防溺水自救方法、汛期血吸虫防治方法、汛后消杀措施、汛后健康“十要十不要”等内容,提醒现场市民要做好家庭全方位、无死角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最后,为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督促市民做到个人防护不放松、号召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实践团成员就疫情防护措施、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接种疫苗须知作了具体诠释,并耐心解答现场群众的问题。
本次宣讲活动以政府部门开展汛后恢复工作为契机,以群众所需为抓手,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健康防疫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践行人民至上、安全至上原则。(通讯员 桑芳茹 陈智慧)
电气学院“百年交汇梦,青春志愿行”宣讲团

为激发青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7月24日,电气学院“百年交汇梦,青春志愿行”宣讲团前往洛阳市洛龙区诺贝尔成长学苑哈佛一班开展以“趣味小实验,窥探大科学”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实践组科普成员演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如纸巾盖瓶盖、碘伏褪色、旋转纸灯笼、蜡烛燃烧等,并一一为孩子们解释了实验原理。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观看了演示过程,每当看到奇妙之处时都个个惊叹不已,摩拳擦掌地表示想要亲自验证一把,持续不断的欢呼声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此外,宣讲团成员将纸巾盖瓶盖比作掰手腕,将旋转纸灯笼比作呼吸,将蜡烛燃烧比作人吃面包,将一个个较难理解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以问答形式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印象,引导孩子们总结并分享在科普活动中掌握的实验原理,努力营造勤学好问、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
在此活动中,宣讲团成员精神饱满、阳光积极,以小实验为画笔,为孩子们勾勒出色彩纷呈的科学画卷,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热爱科学、好思好奇的种子。“青春志愿行,筑梦新时代”宣讲团成员亦会珍惜这段回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向潮头立。(通讯员 陈玉静 杨健夏)
资环学院“聚‘焦’灾害预警,永葆红色初心”实践团

7月27日,资环学院“聚‘焦’灾害预警,永葆红色初心”实践团前往焦作市官庄村向当地村民了解红色文化故事,讲解地质灾害知识。
实践团成员前往官庄村委会,向当地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向其介绍该村的红色文化故事,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同时,受近日台风“烟花”登陆的影响,实践团还为当地村民讲解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了解周边村民近期防汛工作以及各项准备。随后,实践团开展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知识宣讲,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再现”方式更形象地描述了地质灾害应对方式。宣讲结束后,官庄村委会对实践团成员本次的知识宣讲表示感谢。
此次地灾知识宣讲和红色故事传承相结合的实践调研活动,增强了团队成员自身知识运用能力,加深了大家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深刻认识,有效锻炼了团队队员们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不可或缺。(通讯员 张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