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实践团队的老师和队员在马村小学为孩子们上课
体育学院实践队员正在向太极拳老师傅请教拳术
大孝至爱 敬老先行
7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理化学院“爱之使者”暑期实践团队前往月季公园康乐敬老院开展实践活动。
团队以小组形式分头行动,打扫卫生、同老人聊天、帮助老人做运动等,实践队员的到来给安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热闹。细心的队员还为老人带去了礼物,一位老奶奶说什么也不接受,激动地说:“你们还是学生啊,现在还没有挣钱,还为我们花钱,我们心里不好受啊。”不一会儿,没想到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十块钱执意塞给队员,老人质朴的语言和行为深深地触动了实践队员。
门外的小崔同学细心地为老奶奶剪指甲。屋子的一角,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与一名男生在下象棋。一位爷爷还拿出他心爱的二胡为大家演奏,还现场手把手地教队员们拉二胡,敬老院内一片和谐的景象。活动结束后,一位老人拉住实践队员的手依依不舍地说:“你们这些大学生呀,素质就是高啊!做事真是细心,真希望以后他们能够常来咱们们这看看”。
“爱之使者”实践团队用拳拳真情和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爱心,并呼吁儿女多看望一下年迈的父母,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博士服务团到天安公司参观调研
艰苦创业五十年,和谐发展第一矿。7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博士服务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天安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在中平能化集团天安公司副总经理曾昭友的带领下,服务团全体队员参观了调度室。调度室内配备了各种生产和安全监控系统。巨大的安全监控视屏清楚地展现出煤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以及人员定位仪等先进设备的运作状况,使得公司工作人员身处安全集控指挥平台就能对天安公司各个工作层面进行全方位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据了解,天安公司安全监控屏已达到煤矿行业的最高水平,堪称亚洲第一,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向现场队员做了详细介绍。听罢公司人员对监控情况的介绍,全体成员对天安公司的认识更加深入。
深入的参观调研,让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作为安全事业新一代的接班人,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发扬天安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身价值,以期在煤矿安全事业的道路上扬帆远航,再创辉煌。
据悉,在以后的一周里,河南理工大学博士服务团将对天安公司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全面地了解中平能化集团的煤矿生产情况,为以后的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7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武陟县“党建示范村”荆辛庄,调研学习农村发展新理念。
党员活动中心、农业科技中心、村民图书中心、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走进荆辛庄村委会文化大院,一股和谐文明的新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带着惊奇的目光,感受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与进步。在党员活动室,村主任陈明新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该村一年来在经济、党建、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情况。他说,荆辛庄注重走科技农业发展道路,大力鼓励和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促进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为提高村民思想文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为和谐新村的建设做出榜样。
在村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详细了解了该村党建、文化建设的内容。“创先争优,科学发展”,“让图书走进生活,愿书香温馨你我”,每一个活动室内都悬挂着类似的标语,时时刻刻激人奋进。随后,实践队员参观了农村集体规划房屋,并以问卷的形式就村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此次荆辛庄的参观调研,队员们看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成效,学到了农村发展的新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做出了应有贡献。
探访太极故里 传承中华神韵
为深入了解太极的拳法和套路,进一步感悟太极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保护-留住即将消失的焦作记忆调查团奔赴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开展有关太极拳的调研活动。
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精粹,陈式太极拳更是太极界的一枝奇葩。刚柔相济,外如处女、内似金刚的陈氏太极以其独特的健身强体和技击功能深受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
步入陈家沟,就犹如步入太极文化的圣地。这里有令人敬仰的太极历代宗师纪念馆,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在陈氏太极拳的造拳地,队员们邀请一位八岁的孩子现场表演,熟练地动作,自然地神态,令人无不为之惊叹。在太极武校,许多慕名前来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正在练习拳法。练拳达70多年的老拳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了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和自己对太极拳的独特见解,并为大家演示了太极拳的小架一路拳法。体育学院的队员们也按捺不住,纷纷一展才华。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陈家沟的陈氏陵园,缅怀先烈,激人奋进。
从陈家沟的实地调研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太极拳的繁荣,看到了陈氏太极的未来和希望,不仅加深了对太极文化的了解,也坚定了弘扬中华太极神韵的决心。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历史文明
为深入了解当阳峪瓷窑文化遗址的现状,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组奔赴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调查北宋瓷窑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当阳峪村位于焦作市东南太行的山谷里,因北宋瓷窑遗址而闻名。当阳峪瓷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华美的造型、不凡的气韵等日渐为学界和收藏界所重视。自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当阳峪瓷器艺术展亮相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来,当阳峪文化遗址更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已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一位老者的带领下,调查组来到瓷窑遗址。草木掩映之下贴着墙体有两处弧形的窑断面,断面上凝结着沥青似的黑色胶釉,坚硬结实。窑底高出地面一米三左右,尘垢物里仍能看见零星的瓷器碎片。随后,实践队员前往位于当阳峪小学附近的一处瓷窑工厂。据工作人员介绍,此处瓷窑目前采用的是现代化制瓷技术,并未传承北宋瓷窑的制造工艺。从与村里老人的交谈中大家得知,解放前后这里曾吸引不少中外古陶瓷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大多珍贵古瓷器已被一些“淘”瓷者破坏或据为己有。从瓷窑遗址保存的现状来看,不得不令人深感惋惜,在心痛的同时实践队员也坚定了保护古文化的信心,将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传承下去。
据悉,当阳峪之旅后,实践团队正极力呼吁焦作市各级领导对当阳峪文化遗址给予更高的重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
倡导清洁能源 共建绿色家园
7月22日,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现状调研小组”前往周口市淮阳县冯塘镇大王庄村,针对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现状对该村走访调查。
大王庄村的村民大部分常年在外务工,对清洁能源的接触较多,使用率也较高。调研小组主要就对清洁能源的认识、沼气的使用情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情况三方面在全村展开调研。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还向村民们发放了关于“使用清洁能源,共建绿色家园”的宣传单,加深群众对清洁能源优点的认识。走访调查中队员们了解到,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清洁能源有正确的认识,百分之六十的村户家里已经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百分之四十的村民正在使用沼气。一位受访村民说:“之前用太阳能只为省点钱,现在才知道对社会还有这么多的好处。这应该谢谢你们啊”。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创建,首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因此使用清洁能源意义深远。此次大王庄村调研之旅,提升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奉献了一份力量。
学习谢延信感人事迹 弘扬中华民族大孝精神
无边大爱,孝感动天。7月24日上午,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一行来到位于焦作煤业鑫珠春工业公司内的谢延信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河南省滑县人,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一名普通的员工。自1974年以来,谢延信以孝道、敬业、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前妻的三个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他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孝道,用行动诠释了孝的本质和意义,被推选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钦佩和赞扬。
在讲解员的悉心解说下,实践队员再次被好人谢延信30余年始终如一日的孝心所感染,被他悉心照顾瘫痪岳父、病弱岳母和智障妻弟的真情故事深深打动,为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为他热爱生活、迎难而上的坚强毅力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所感动。看着谢延信为岳母扇凉用的羽扇、为岳父读的武侠小说等展品,同学们体会到了于细微之处展现的爱心和孝心。谢延信穿了多年的衬衣、写在送给出嫁女儿的书上的话、工作时用的工具等,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他,使同学们对他爱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和重诚守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倍感钦佩。“以前就听说过谢爷爷的故事,当时就很感动,没有想到今天能来到他的事迹展览馆,近距离地体会他多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看了一部他的传记电影一样。”实践队员小王不无激动地说。
同学们在参观过后纷纷表示,谢延信于平凡之中演绎伟大,坚持诠释大孝至爱的事迹令人震撼,我们要学习他身上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将孝道传承发扬下去。
弘扬法治精神 立志服务中原
7月25、26日,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弘扬法治精神,服务中原发展”宣传服务团前往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法院开展实践活动。
解放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对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首先来到民事法庭。交谈中,学生谈及法院的案件处理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民事法庭的案件较多,上半年就审理了800多件,其中大部分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案件。法院工作人员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案件受理的流程,加深同学们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大学生正处在法律理论的学习阶段,工作人员告诫队员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法律实践奠定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为百姓排忧解难为荣。此外,社会实践团队还与解放区法院的刑庭、行政庭及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学习。
经过两天的学习实践,实践团队成员受益匪浅,不仅对法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明白了法律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会牢记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法律知识,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增砖添瓦。
留守儿童学感恩 民工家庭更温馨
践行大爱精神,播撒感恩良种。7月24日上午,设计学院“清风在行动,献爱农民工”夏日清风服务团在马村小学为孩子们上了生动一课。
武陟马村是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的村庄,为了让他们享受到父母在身边时的关爱,团队成员特意带去了夏季防暑药品,告诉他们防暑小常识。同时,为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队员们向每一位孩子发放了“家庭信息”调查问卷。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团队成员向孩子们发放了主题为“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的宣传单,讲述农民工工作的环境、生活等基本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懂得父母生活的不易,一些孩子忍不住哭了出来。讲课的宋宁宁同学也忍不住哽咽,她讲到:“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常抱怨新衣服不够漂亮,却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们还穿着多年前的旧衣服;生病的时候我们怕打针吃药,可是他们总是硬扛过去,很少去医院……”“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孝顺爸爸妈妈!”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稚气的誓言,队员们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传播大爱精神,用平凡而深刻的爱触动留守儿童的心,让他们在感恩中健康成长,设计学院“夏日清风”实践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工的关怀,展示了理工大学子的博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走进老年公寓 建立爱心基地
7月25日上午,理化学院“爱之使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月季公园康乐苑老年公寓挂牌建立理化学院爱心实践基地,院党委副书记王丙新、康乐苑楚院长及理化学院“爱之使者”社会实践团队参加了基地的揭牌仪式。
该院“爱之使者”社会实践服务团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爱心活动,先后来到了康乐苑老年公寓、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施工工地及小太阳幼稚园等,在此期间,实践团队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所遇到的弱势群体送去爱心和温暖,并尽最大努力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宣扬我校大爱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康乐苑老年公寓爱心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空间,而且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同学们走出校园实践所学,提高自己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举红色旗 走革命路
7月19日早晨5:30,在马克思主义学院7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64名学生共同组成的河南理工大学思政课暑期集中社会实践考察团,高举红旗,顶风冒雨,向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白样淀、红旗渠进发,开始了为期四天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实践考察。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同学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寻访革命伟人的足迹,聆听讲解员的精彩解说,不时做认真记录,深入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伟大革命实践的产物,它产生于中国革命由战争转向和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时期,是对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的凝练和总结,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支撑我们伟大事业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很强的时代意义。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庄言宣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在考察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白洋淀,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芦苇战,亲身感受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冉庄地道战遗址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在雁翎队纪念馆,同学们详细了解了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的历史场景,不少同学联想起著名作家孙犁《荷花淀》、作家徐光耀《小兵张嘎》以此为背景所描述的战争场景,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被誉为“人间天河”的红旗渠深深地震撼着一颗颗年轻学子的心灵。在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极度缺水的状况,河南安阳林州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数十万之众,耗时十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付出巨大牺牲,完成引漳入林的壮举,创造出了一个世界奇迹。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同学们表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内涵,刻苦学习,加强锻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辛劳和智慧。
四天的考察时间虽然是短暂的,同学们的精神收获则是丰硕和永恒的。通过近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考察,同学们加深了对党史国情的认识,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提升了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理论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带队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小九博士总结说: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我们高举的红旗,象征着永不退色的革命激情;这是一次“朝圣之旅”,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的智慧和风范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这是一次“信仰之旅”,老师和同学们的精神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
探寻革命圣地 弘扬革命传统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节日,经济管理学院“探寻革命圣地,弘扬革命传统”团队在该院党委副书记张世君、副院长舒良友等带领下,来到南昌参观了革命纪念广场即八一广场。
炙热的太阳映照着革命的道路,8月1日上午八点团队成员来到八一广场,广场上音乐喷泉霎时开启,清凉的泉水映着八一纪念塔,给庄严肃穆的纪念塔装点上一丝清新。按照实践计划,团队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塔、八一金水河、八一音乐喷泉、八一军史浮雕、八一升旗台、八一题词。
队员们围着经济管理学院院旗,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站在八一广场中央的纪念塔前共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此来纪念革命烈士,来纪念建军83周年。本次实践让同学们更加铭记历史,明确自己的责任,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管学院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