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9年1月3日第11版以《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刊发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科研项目》为题;《大河报》2018年12月29日第AⅠ·28版以《河南理工大学教师论文获国际权威杂志关注》为题;《郑州晚报》2018年12月27日以《河南高校科研新进展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封面》为题;猛犸新闻网2018年12月27日以《美国化学学会期刊以封面报道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科研新进展》为题,报道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荣登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在2018年57卷50期封面。大河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日报》2019年1月3日第11版报道内容如下:
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刊发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科研项目
日前,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在2018年57卷50期以封面亮点方式报道了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丹为第一作者、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安超和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铬掺杂氧化锰催化剂显著提高燃煤烟气中单质汞脱除和增强抗硫中毒机理研究》。据了解,该研究为工业汞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资助。 (徐春浩 马娜)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01/03/content_309513.htm
《大河报》2018年12月29日第AⅠ·28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教师论文获国际权威杂志关注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徐春浩 马娜
本报讯 日前,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在2018年57卷50期上以封面亮点方式报道了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丹为第一作者、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安超和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铬掺杂氧化锰催化剂显著提高燃煤烟气中单质汞脱除和增强抗硫中毒机理研究》。《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期刊是SCI二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3.141。
据了解,该研究针对中国电厂燃煤高硫低氯的特点,以二氧化硫抑制锰基催化剂氧化脱汞特性为基础,研究了不同二元改性催化剂的脱汞抗硫性能,研制出了脱汞性能高、抗硫性能优良的铬-锰基催化剂,从表面元素配位和量子角度深入揭示了单质汞和二氧化硫在铬-锰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机理和抗硫作用机制,为工业汞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8-12/29/content_309217.htm
《郑州晚报》2018年12月27日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高校科研新进展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封面
记者27日从河南理工大学获悉,日前,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在2018年57卷50期上以封面亮点方式报道了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科研新进展——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丹为第一作者、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安超和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铬掺杂氧化锰催化剂显著提高燃煤烟气中单质汞脱除和增强抗硫中毒机理研究》。
据了解,该研究针对中国电厂燃煤高硫低氯的特点,紧随国际大气污染研究前沿,聚焦于大气环境汞污染控制技术,以二氧化硫抑制锰基催化剂氧化脱汞特性为基础,研究了不同二元改性催化剂的脱汞抗硫性能,研制出了脱汞性能高、抗硫性能优良的铬-锰基催化剂,从表面元素配位和量子角度深入揭示了单质汞和二氧化硫在铬-锰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机理和抗硫作用机制,为工业汞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资助。
猛犸新闻网2018年12月27日报道内容如下:
美国化学学会期刊以封面报道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科研新进展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记者 杨继盈 萌友 徐春浩

日前,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在2018年57卷50期上以封面亮点方式报道了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丹为第一作者、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安超和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铬掺杂氧化锰催化剂显著提高燃煤烟气中单质汞脱除和增强抗硫中毒机理研究》。《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期刊是SCI二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3.141。
据了解,该研究针对中国电厂燃煤高硫低氯的特点,紧随国际大气污染研究前沿,聚焦于大气环境汞污染控制技术,以二氧化硫抑制锰基催化剂氧化脱汞特性为基础,研究了不同二元改性催化剂的脱汞抗硫性能,研制出了脱汞性能高、抗硫性能优良的铬-锰基催化剂,从表面元素配位和量子角度深入揭示了单质汞和二氧化硫在铬-锰基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机理和抗硫作用机制,为工业汞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据介绍,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