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医药卫生报》等:河南理工大学一附院打造脑卒中防治“焦作模式”
发布人:公生明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04-23  打印本文

    《医药卫生报》2019年4月20日头版以《预防更早、通道更快、水平更高、合作更佳,河南理工大学一附院打造脑卒中防治“焦作模式”》为题;《焦作日报》2019年4月22日头版以《肿瘤诊疗的领跑者——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报道》为题,报道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推行脑血管病多学科联合诊疗进行脑卒中筛查、预防、治疗及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成分肯定。相关内容如下:

《医药卫生报》2019年4月20日头版报道内容如下:

预防更早 通道更快 水平更高 合作更佳
河南理工大学一附院打造脑卒中防治“焦作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人类第一死亡原因和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脑卒中中心建设为核心,推行脑血管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脑卒中筛查、预防、治疗及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近日召开的焦作市脑卒中大会暨医防融合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对该院在脑卒中方面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在近日召开的焦作市脑卒中大会暨医防融合高端论坛上,再次莅临焦作市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盛赞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脑卒中防治工作。他说,作为焦作市的高级脑卒中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脑卒中防治工作做得很好,在全国高级脑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首次进入50强;院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范院长”;带动全市其他医院探索了脑卒中防治“焦作模式”。

    练就精兵成大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人有1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有1人因脑卒中永久致残。虽然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但是通过提高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早期发现并识别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建立“院前预防筛查、院中诊疗干预、院后康复管理”全程管理模式,可以大大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脑血管病诊治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从关键环节发力,阻击脑卒中。
    脑卒中预防更早。2012年,作为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全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目前共筛查及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4万余人次。该院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通过脑卒中防治大讲堂、微电影、专家巡讲团、义诊等,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至少80%的脑卒中可以预防,而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为此,该院在焦作市率先开始系统、规模地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去年,该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单项排名首次进入全国60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则进入全国50强。该院通过加大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治疗力度,成为焦作市脑卒中“限速”的“制动踏板”。
    绿色通道更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至少有“四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说明救治可能不及时,发病率高和复发率高说明预防及康复需要加强。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脑卒中防治效果,区域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作为脑卒中防治效益指标必不可少。脑卒中救治“唯快不破”,从120接诊到患者接受治疗时间(OTT),从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到静脉溶栓时间(DNT),从患者到医院急诊到外科治疗时间(DST),这3个时间指标体现了院前急救与院中急救的速度和效率。2016年,该院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建立“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患者入院后各环节无缝对接,为脑卒中患者抢救“加速提质”。同时,该院与焦作市120指挥中心高效联动,建立院前急救联动机制,打造急性脑卒中救治“一小时服务圈”,实现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新突破……
    救治水平更高。早在1998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开展了神经介入手术。如今,国内能开展的神经介入手术,该院均能开展,包括静脉溶栓、桥接、急诊取栓、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联合诊治,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该院神经内科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而实施的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模式代表了河南省神经介入技术的较高水平。从治疗患者例数等指标看,该院神经介入技术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的黄晓云当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至此,该院共有3位专家当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4项技术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适宜及推广技术。
    多学科合作更佳。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破科室壁垒,实现多学科无缝融合,不仅建立了由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50多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抢救团队,还成立了脑卒中多学科会诊中心,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脑卒中救治方案,让脑卒中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完成诊断、治疗、手术、营养和康复等事宜。

    构筑全市脑卒中防治坚强堡垒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更好地发展自身优势、带动区域发展,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直在探索。
    2017年6月,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依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该院在组建区域化脑卒中救治体系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去年5月,该院牵头成立焦作市脑卒中专科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脑卒中防治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脑卒中诊疗能力,构建脑卒中“分级诊疗、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最大限度减少病情延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2019年,我们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全市脑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致力于全市脑卒中防控水平的整体提升,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杨永国说,“今年,我们一是参与由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实施的覆盖城乡、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县级脑卒中防治中心项目建设;二是以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为抓手,按照《焦作市县级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评价细则》,指导各县(市)建成规范的脑卒中防治中心;三是参与制定《中医医院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评价细则》,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建言献策;四是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全市慢性病诊疗水平。我们将充分发挥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带头作用,以疾病为轴线,建立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脑卒中防控网络,全力推动全市脑血管病诊疗与研究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焦作市脑卒中大会暨医防融合高端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谢向东还做了题为《解读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评价细则》的报告。显然,该院承担着定期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进行质量检查的任务,以此推动整个防控网络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让焦作市步入专病区域防治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
    得益于长期以来的信息化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区域脑卒中协同防控搭建了一个信息化平台,为专科联盟构建起一个紧密型共同体。目前,该院已经为70家社区医院和诊所开通了远程网络系统,为20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开通了远程影像会诊系统,为65家医院开通了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该院还为20家基层医院建立了网络协作远程门诊,成为远程会诊的新形式。下一步,该院还将推动脑卒中防治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卫生决策、临床支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提供开放、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孜孜以求,必有所获。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共完成静脉溶栓727例、桥接75例、急诊取栓82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9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87例、动脉瘤夹闭术192例。这意味着焦作市脑卒中诊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打通脑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与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合作,实施脑卒中医防融合模式。医防融合就是要让老百姓少生病,生病了可以得到合理的诊治,建立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工作相结合、相融合的新模式。
    王陇德指出,中国脑卒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017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为41.90%,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占脑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为68.18%。未来20年里,在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3倍。如果不采取有力举措,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会直线上升。近年来,美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其成功经验在于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然而,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不到50%,干预率、控制率则更低。为此,王陇德联合多位院士推动实施“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建议国家把它作为政府的责任,要求各单位(企业、社区)必须让30岁以上人员去测量血压,把血压控制好。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年就行动起来了,市民在该院导医台旁就可以用全自动血压仪测量血压。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黄红霞对焦作市脑卒中防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焦作市将积极探索深化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进一步加强防治服务能力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使‘防、治、管、康’各环节有机融合,有效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水平。”焦作市副市长王付举说。
    有所承担,才能有所作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将脑卒中防治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从几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全国知名,其成功之路值得借鉴。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近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必将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成绩是我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见证。我们深知,把蓝图变成现实、将愿景化为实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因为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杨永国说。

《焦作日报》2019年4月22日头版报道内容如下:

肿瘤诊疗的领跑者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作为豫北地区知名肿瘤诊疗品牌,已有50余年肿瘤诊疗临床经验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焦作市肿瘤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紧随国际肿瘤防治步伐,推行先进肿瘤诊疗理念,以敢啃硬骨头的自觉担当,积极探索肿瘤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已建立一支从诊断上涵盖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等精准检查,从治疗上覆盖外科、放疗、化疗、微创介入、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的肿瘤诊疗精英团队,在癌症早诊早治、临床科研创新、肿瘤规范化治疗等方面成果显著。本报今日推出这篇报道,敬请关注。
    4月19日,一场肿瘤防治大型义诊活动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前举行,这是该院每年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坚持举办的一项重要公益活动。当天的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由该院消化内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肿瘤内科、心胸外科组成的肿瘤专家队伍和康复、营养、中医、心理咨询方面的医生耐心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市民,帮助他们分析病情,指导检查和治疗,并从肿瘤防治、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宣传抗癌、防癌知识。这是该院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具体举措,更是关爱肿瘤患者、帮助他们早日康复的一个缩影。同时,该院“爱来癌去”健康俱乐部开展“食之味,爱相伴”活动,普及科学防癌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影响力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攻克肿瘤这条漫长又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始终迈着坚定的步伐,让患癌市民不再奔波于北上广的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有效治疗,以此回应公众对减少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强烈期盼。

人才队伍和高端设备相得益彰 上级优质资源下沉注入新活力

        4月13日,在河南理工大学学术报告厅举办的2019免疫治疗中原论坛上,主持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的马望博士备受与会专家关注。他不仅是河南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还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今年3月份,作为该院领导班子新成员,马望首次在该院会议上亮相。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人才、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专业人才,他将致力加强院校融合,致力肿瘤学科发展,为该院实现“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的愿景增添一分重要的力量。
    培养和聚集人才是该院发展的动力。去年,该院修订攻读博士研究生暂行规定,鼓励职工攻读博士研究生,考试通过4人;评选拔尖人才4人。选派22名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1名肿瘤内科医师赴美国学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学习班188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到国外交流学习在该院已蔚然成风,该院的郭金城、宋宣统和王虹先后被公派到德国进修学习,许菊萍和孙丽莎被推荐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附属木洞医院交流学习。该院通过举办青年骨干英语培训班等形式,打造一批复合型医务人才,与发达国家开展医学交流。目前,这已成为该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常态。
    正是因为将加速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该院近期不断传出喜讯:4月20日,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大医今承”中医肿瘤学术会议在该院召开,该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宋国平当选为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月24日,该院妇瘤一区医生孙丽莎在第十一届“我行我秀”内异症规范化手术视频大赛河南半决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大赛;3月初,该院妇瘤二区主任翟艳红荣获河南省首届医德医风模范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
    具备雄厚的人才力量,但如果没有先进医疗设备的辅助,也很难推行前沿的医疗技术。购进派特CT、定位CT等一系列高精尖设备,让该院精准诊疗如虎添翼,满足了不同病种、不同群体的个性化诊疗需求,为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不断提升肿瘤诊疗水平,4月9日,该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科研工作等方面对该院进行全面指导和支持。之前,该院还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合作关系,加入了河南省精准肿瘤大队列研究项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加强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国多名专家教授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指导。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擎驱动”  高质量推动肿瘤诊治更上一层楼

    结合当前地级市医院的发展现状,行业内普遍认为,地级市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所限,医疗工作多数是“跟着指南走”,要有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令人惊喜的是,借助河南理工大学这一平台,该院实现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这在我市卫生系统是史无前例的。去年,该院获得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医学类项目)立项7项、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6项。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该院在肿瘤诊治领域收获颇丰: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基于流式细胞仪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检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乳腺微创旋切术、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妇科肿瘤的三维腔内放疗等技术均填补了我市空白。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医学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前沿。在“2019免疫治疗中原论坛”上,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永国明确表示,该院将借着本次“免疫论坛”的东风,开展免疫基础实验以及与有关单位进行免疫治疗的合作。“2019免疫治疗中原论坛”结束后,专家们还参观了该院的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以来,该院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借用基因测序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肠癌早期筛查,不仅帮助人们预知肿瘤等疾病的风险,而且从基因层面找到病因,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
    “随着医学科技的长足发展和进步、创新抗癌药物的出现,癌症治疗得到不断优化,进入靶向定位、精准治疗的时代。”杨永国说,“对于早期癌症患者而言,可以通过手术进行肿瘤切除,从而达到根除目的;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则需要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采用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让癌症有可能变成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该院在肿瘤诊治上,不仅在科研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而且在制度上进行创新。该院认为,恶性肿瘤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具有异质性,难以摸索到规律。比如说,不同器官的肿瘤不一样,同一种肿瘤在不同人身上不一样,同一肿瘤在不同细胞群体上不一样,同一个细胞群体在不同时间表现也不一样。不同肿瘤、不同阶段、不同人、不同器官,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受到临床科室专业划分限制,造成学科之间交流不足和临床治疗单一,患者疗效大打折扣。为此,该院打破科室壁垒,成立由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重症科、放疗科、影像科(CT、核磁共振、放射)、病理科、介入中心、中西医结合科、营养科、药学部、细菌室等科室人员组成的肿瘤多学科诊疗MDT。MDT的优势就是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使各学科相互融合,在技术、治疗方法和理念方面达到共识,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或重复治疗。

      大力推进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 强化癌症患者康复护理与指导

    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是全世界普遍认同的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美国自1991年以来,癌症死亡率降低27%,其主要原因是控烟和筛查。而在我国,癌症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早期筛查意识不足。
    作为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焦作市唯一定点医院,该院2008年启动首届“春暖万家·关爱女性送健康”大型公益活动。12年来,该院通过持续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以及大型义诊等活动,先后排查出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卵巢肿瘤、乳腺癌早期病变等疾病近万例,使众多女性患者实现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此外,该院依托焦作市抗癌协会连年举办肿瘤科学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肿瘤防治知识,积极实施肿瘤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民生工程,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的防治效果。
    杨永国指出,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比如,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检查肺癌,采用超声结合钼靶可以检查乳腺癌,使用胃肠镜可以检查消化道癌等。针对常见癌症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是让群众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并进行早期干预。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不过,癌症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为了解我市肿瘤发病特点,指导我市肿瘤防治工作,该院近年来积极开展系统性肿瘤登记工作。该院近3年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中,乳腺癌以7437例高居首位,肺癌以2889例位居第二,肠癌以2479例位居第三,胃癌以1701例位居第四,食管癌以1571例位居第五。下一步,该院将采集相关健康数据、筛查数据以及随访数据等,进行分析、归档、挖掘和利用,掌握一些肿瘤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而做好肿瘤防治工作。
    近年来,肿瘤患者人群日益庞大,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之外,如何对肿瘤患者进行康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肿瘤康复,就是调动医、患、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西医、中医、心理、营养、身心锻炼、社会支持等措施和技术,帮助癌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为提高癌症患者自我康复能力,该院成立了“爱来癌去”健康俱乐部,为广大癌友营造互相激励、互相鼓舞的良好氛围,使众多的癌症康复者由个人抗争转化为有组织的集体抗癌,鼓励经过临床治疗出院后的癌症患者走出家门、走向康复、走上社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该院将在癌症防治中倾注更多心血,不断提高肿瘤诊疗水平,提升公众的防癌、抗癌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市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以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小康。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