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2018年5月1日第2版以《退伍不褪色,用军人的坚韧不拔攀登科研高峰》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校学生刘相臣携笔从戎,归来后用军人的坚韧不拔攀登科研高峰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刘相臣:退伍不褪色 用军人的坚韧不拔攀登科研高峰
2011年12月,正在读大一的我来到吉林长春,从校园一脚跨入了军营。永远记得新兵授衔的那一刻,我一遍遍望着肩膀上火红的肩章,既紧张又自豪,我知道我不只是一个大学生了。新兵连结束的时候,班长问我:“要不要去总队机关单位?”我告诉班长:“我希望能够到边防一线去,守卫界碑,守护国门。”
下连后,我如愿被分到了吉林延边的边境地区。我们连队在大山深处,岗哨偏远,水源不足,水窖里的水总是混着泥沙,需要沉淀好一会儿才能下咽。冬天常年-30℃,每天在寒风中要站6小时3班岗,我站得双腿麻木,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夏天气候潮湿,训练军姿的我们,身上爬满了蚊虫也必须纹丝不动。有时候深夜里站岗,望着月亮,我会偷偷想家,但我丝毫不会松懈,因为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头顶着国徽,代表的就是中国军人形象、中国形象。
脱下军装,重新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时候,我依旧在以一个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校期间,偶然间接触到数学建模竞赛,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数学建模培训,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建模“小白”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建模“大神”,并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拿到了一等奖。
如今,我马上要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了。我永远难忘在边防线上坚守的日日夜夜。投身国家科研领域,我也依旧不能忘记那份忠诚与担当,用军人意志和科研手段,不畏艰难,继续为国效力。
相关链接:http://jysb.shuren100.com/2018-05/01/content_5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