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7年12月13日第8版头题显著位置以《河南理工大学:奏响新时代教学质量提升新篇章》为题,报道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大河网、河南教育新闻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奏响新时代教学质量提升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日前,河南理工大学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经过深入细致的全面考察,评估专家组一致对河南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无缝对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长期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多样化人才培养。学校构建起了通专融合、理实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分类分层培养,如:卓越工程师“3+1”校企联合培养、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方向培养、中外合作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本科衔接研究生分段培养、二学位“订单式”培养等,切实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
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学校紧紧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及转型升级需要,注重优化主体专业结构,构建完善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的主体专业链,以及煤炭绿色安全生产及清洁高效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及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及人工智能等九大专业集群,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积极开展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升级改造,探索“新工科”建设,构建专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和本科专业评估预警退出机制,实现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坚持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无缝对接”。学校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明确课程质量标准,细化课程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推进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问题导向式、互动研讨式等教学模式,推行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我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河南理工大学肩负起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持续推进学校内涵质量特色发展,构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三维一体’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说。
学校构建了“动力塔”式教师发展、“多元驱动”学生成长激励机制,以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潜心育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100余人;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600余个,获得全国性奖学金1000余人次,在大学生科技、文艺、体育等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0余项,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创新创业者、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
作为人才培养的“协调器”,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为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效教学管理体系,河南理工大学构建起全面涵盖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各要素,并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质量监控“三维立体式”的本科教学工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学校自2004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取得56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一大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尤其是获得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12/13/content_208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