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第6版头条以《河南理工大学刘志怀援疆七年:“哈密已成我第二故乡”》为题并配发图片;《经济日报》2017年7月27日第16版头条以《“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记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了我校教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大爱援疆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第6版报道如下:
刘志怀(右一)在指导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编辑视频
河南理工大学刘志怀援疆七年:“哈密已成我第二故乡”
河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刘志怀最近好事连连:7月11日,在喀什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他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光荣走上领奖台;6月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会议上,他被选举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刘志怀坦言自己“很忐忑”。“我只是成千上万名援疆干部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刘志怀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就是比别人多了一份坚守和坚持。”
援疆干部通常三年一轮换。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到目前已选派三批600多名援疆干部到哈密工作,刘志怀是唯一连续三批参加援疆的“资深援疆干部”。2010年12月,时任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的刘志怀作为第七批援疆干部进疆,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至今已在这个岗位工作了7年。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原是一所中职学校,2014年升为高职。刘志怀初来乍到,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没解决,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我可以没有英雄壮举,但决不能碌碌无为。”
2011年,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由于缺乏专业建设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前后共编制了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编写了约50万字的实施方案。2013年底,当刘志怀的首个援疆任期即将结束时,一个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已初步建成,涵盖学校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起来的援疆干部纷纷收拾行囊回去了,刘志怀却留了下来。“在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准备组建新疆首个能源产业研究院。”刘志怀说,这件事是他和援疆前指动议促成的,他要负责到底,不能“撒下不管”。
刘志怀告诉记者,因为爱人从小随父母在新疆塔城出生长大,第一次送他出征援疆时,爱人还挺开心的。但听说刘志怀要接着在新疆工作三年,爱人流下了眼泪:孩子还在上学,双方父母都已七八十岁高龄,刘志怀母亲还偏瘫在床,家里需要他这个顶梁柱。
“自古忠孝难两全。”刘志怀对这句话的体会最为真切。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研究院得到河南援疆两期共4100万元资金资助,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刘志怀作为项目负责人,一边完成受援学校的各项工作,一边从事研究院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他经常深入一线,为项目选址、用地审批、项目规划、图纸设计等工作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协商,通常回到学校时食堂已没了饭菜。
刘志怀初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时,学院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5名。他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他本人也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信息网络中心4名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并要求学院其他援疆干部通过教课、示范、实操等,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与技术队伍。
“刘志怀在管理方面很有章法,主持推动学院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并推动学院定编定岗。”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国强告诉记者,刘志怀曾提议把学校从教学和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充实到后勤岗位上,辞退聘请的临时工,一年下来为学校节约费用80多万元。
由于刘志怀对学校情况熟悉,加上班子成员人手紧张,今年开始的第三个援疆任期,学校安排他在原来分工负责信息化建设、纪检、宣传、人事等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分管全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我有幸赶上了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刘志怀说,常年离开父母家人,也有思念亲人的烦恼,但看到学院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哈密,已成我第二故乡……(本报记者 杨明方)
《经济日报》2017年7月27日第16版报道如下:
“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
——记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
刘志怀,1964年出生,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2010年12月份、2014年2月份和2017年2月份,他分别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哈密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主持建设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精品项目工程。2017年7月份,刘志怀被评为全国对口援疆先进个人。
新疆东天山脚下,烈日炙烤着大地。哈密工业园区北部新兴产业园里,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在加紧建设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这个项目将于年底前完成建设,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
望着拔地而起的研发综合楼,援疆干部刘志怀脸上挂着微笑。从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眼前的这个项目,见证了刘志怀角色的转变,也记录了他三度援疆的心路历程。
“……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牢记使命意志坚,澎湃我胸怀,奶茶溢清香,雪莲花儿开……”歌曲《我从中原来》在援疆干部中流传甚广。“援疆的日子是人生中的光辉岁月,感觉歌中唱的就是我自己。”刘志怀豪情满怀:“不辱使命,拼搏奋进,就是援疆这首宏大乐曲中的主旋律。”
建设精品工程
2010年年底,刘志怀从河南一路西行来到新疆。“可以没有英雄壮举,但绝不能碌碌无为。”刘志怀上岗后为自己划定了工作“红线”。
日常管理、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刘志怀很快熟悉了学校的总体情况。随后,他提出了多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跟上时代发展,学校发展必须迈上现代信息技术这条“高速路”;紧贴当地需要,谋划设置更切合实际的学科。
首次援疆,刘志怀承担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任。由于学院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前后共编制了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和实施方案,合计50多万字。多少个日日夜夜,刘志怀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
援疆任务忙碌又充实,刘志怀要求自己“工作细致些、再细致些,立足长远,建设精品工程,不给受援单位留下遗憾”。“在一次项目验收时,需要把两年内的几十本方案内容通过拍照传上网审核,刘院长就把上万张照片重新审核了一遍,并要求不清晰的重拍。”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刘娜告诉记者,从调研、设计方案、专家论证,到签订合同、协调项目施工、组织验收等,每一道程序刘志怀都亲自组织实施。
2013年底,刘志怀初次援疆任务结束时,一个性能优良、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项目顺利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专家考察后认为,数字化校园项目是一项精品工程,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打造精品课堂
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单位发展的根本。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一所中职学校,201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此,刘志怀提出,学院内的援疆干部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技术理念传授给当地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精品课堂。
刘志怀利用曾担任全国职业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副主编的经验,组织学校5名教师参与5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在他的协调组织下,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学院设立了函授站。
刘志怀还组织建立了考核组成员库,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考评办法,用绩效考评的方式充分调动起教职员工积极性。同时,他主张推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并带领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先后参与完成自治区科技援疆项目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哈密地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高职院专业设置和高职院实训室设计、带领学院教师赴河南学习、为参加自治区和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师生赛前辅导、创建自治区级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新疆工作的6年半时间里,刘志怀总有忙不完的事。“他好像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即使学校放暑假,他依然坚守岗位,就像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院宣传部长阿衣夏木?阿不里米提说。
谋划精品项目
“在教育战线,也要从受援地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援疆工作。”这是刘志怀援疆期间一贯坚持的理念。6年多来,他积极开辟新领域,主持规划建设了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如今,该项目已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在全面建设中。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国强介绍,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将促进矿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能源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是刘志怀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平时学院工作繁忙,他只能下班后或在周末来到工地。“工作忙的时候,我也经常加班到很晚,但离开校园时我看见刘院长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学院纪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晶告诉记者,刘志怀周末常在工地度过,单位车派不过来,他就自己打车去。
去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二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两次援疆后就能彻底回家工作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了名。“实在是放不下能源产业研究院那个项目,它是我们河南援疆的精品项目。”刘志怀坦言:“我全程组织了项目规划、可研报告、用地审批、图纸设计等工作。在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不能不在啊。”
其实,刘志怀十分牵挂家人。他的父母已年近80岁,母亲有脑血栓,长年卧床不能自理,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志怀啊,忙好你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回来。”电话那端,父亲语重心长。电话这端,刘志怀热泪两行。
“三度援疆给了我太多的历练,新疆是我一生的情怀。”6年半来,哈密的青青校园、茫茫戈壁、盈盈绿洲、巍巍山峦,都留下了刘志怀坚实的足迹。“远离父母家人,确有思念的痛苦。但看到学院这几年的变化,看到哈密大地的变化,我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刘志怀坚定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