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科技日报》《大河报》等: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记十九大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
发布人:公生明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10-26  打印本文

    《科技日报》2017年10月22日第2版以《刘志怀:做一棵扎根戈壁滩的胡杨》为题;《中国产经新闻报》2017年10月24日第3版以《扎根戈壁放飞青春梦想——记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为题并配发图片;《大河报》2017年10月20日第AⅠ·17版以《一棵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记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为题并配发图片;《东方今报》2017年10月25日第AⅣ版整版以《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记十九大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为题并配发图片;《教育时报》2017年10月20日第4版以《十九大河南教育代表风采录 ·刘志怀:将援疆视为自己的事业》为题并配发图片;光明网2017年10月18日以《一棵深扎戈壁滩的胡杨树——记十九大代表刘志怀》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了我校教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大爱援疆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科技日报》2017年10月22日第2版报道内容如下:

刘志怀:做一棵扎根戈壁滩的胡杨
徐春浩 本报记者 乔 地

    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坚持3次援疆,刘志怀做到了。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月18日,十九大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深有感触地说。
    “即使没有英雄壮举,但也绝对不能碌碌无为。”2010年底,刘志怀从河南一路西行来到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上班后第一天就为自己划定了这一工作“红线”。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12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进行分析调研、方案设计、专家论证、协调施工、总结验收等,每一道程序他都精心组织实施,前后共计编制50多万字的各类方案和文件。
    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依托该研究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走进位于哈密高新产业园区中部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施工现场,望着拔地而起的研究院建筑,刘志怀脸上挂着微笑。作为项目负责人,眼前的这个工程,见证了他角色的转变,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7年10月24日第3版报道内容如下:

扎根戈壁放飞青春梦想
——记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
本报记者 牛柄人 通讯员 徐春浩报道

  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援疆干部们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坚持3次援疆,刘志怀做到了。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月19日,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12月、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刘志怀分别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都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创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为哈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2017年6月29日,刘志怀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了领奖台。
  “我只是千万援疆干部中普通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一份坚守和执着。”作为唯一的连续3次援疆的“资深援疆干部”,刘志怀真诚地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备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用真情诠释援疆工作的深层内涵。”

创建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

  “即使没有英雄壮举,但也绝对不能碌碌无为。”2010年底,刘志怀从河南一路西行来到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上班后第一天就为自己划定了这一工作“红线”。
  初来乍到,刘志怀正赶上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建设,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关键时期,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没解决,就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日常管理、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刘志怀很快熟悉了学校的方方面面。随后,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跟上时代发展,迈上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紧贴当地需要,谋划设置更切合实际的学科等,这些精辟见解、透彻分析,像一束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大家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理念。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12个子项目,前后共计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大约50多万字。多少个日日夜夜,刘志怀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
  “刘志怀在管理方面很有章法,他主持推动了学院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做到了因事设岗,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并实行激励机制,克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国强说。
  在刘志怀的努力下,一个性能优良、西北5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2014年正式建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年,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梦想之花在汗水浇灌中惊艳绽放。2014年6月,作为中职学校的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从此,哈密有了首个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哈密教育开始站上新的高度、踏上新的起点、迈入新的征程。作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成长发展的见证者、缔造者,刘志怀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成立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预测资源量5700多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12.5%,占新疆的31.7%,居全疆之首。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项目是河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援疆项目之一,标志着河南与哈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我们将充分利用自治区雄厚的能源优势,发挥河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内煤炭开采、煤矿安全、瓦斯地质、遥感测绘、矿山机电等领域科技创新、安全培训基地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资质的人才、科研、学科优势,以及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缘优势,以服务哈密地区的煤炭企业为核心,逐渐建成覆盖全疆的煤炭高新技术研发与孵化、安全培训及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基地。”刘志怀说。
  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350万元,其中河南援疆资金两期资助4100万,研究院自筹250万。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申报3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和2项哈密市科研项目,完成鉴定1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同时与新疆一些企业就煤炭开采、矿区综合治理与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已达成合作意向。依托该研究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走进位于哈密高新产业园区中部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施工现场,综合研发大楼等已基本落成,明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望着拔地而起的研究院建筑,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刘志怀脸上挂着微笑。眼前的这个工程,见证了他角色的转变,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刘志怀提出,学院内的援疆干部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在刘志怀的协调组织下,建立了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了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河南理工大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河南相关院校先后接受该院47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党校学习、挂职锻炼,安排685名学生分批赴河南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和培训。
  刘志怀初到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时,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5名。他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引进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60余名。他本人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该院信息网络中心4名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并和学院其他第三批9名援疆教师组建了10个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为学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此外,刘志怀还利用曾担任全国职业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副主编的机会,组织学校5名教师参与5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组织建立了考核组成员库,用绩效考评的科学方式充分调动起教职员工积极性;推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并带领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先后参与完成自治区科技援疆项目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已成为刘志怀的工作宗旨。7年来,哈密的青青校园、茫茫戈壁、盈盈绿洲、巍巍山峦,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岁月流转,我定会坚守不变的信仰,奋斗的路再长,心中有党、有人民、有国家,就有无穷的力量。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完成第九批援疆任务,不辜负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河南理工大学党委的期望,为党的援疆事业而努力奋斗!”他像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正满怀信心地和河南人民一起助力新疆的美好希望和未来。

《大河报》2017年10月20日第AⅠ·17版报道内容如下:

一棵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
——记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
□记者 郭长秀 通讯员 徐春浩/文图

刘志怀(左一)在给学生上课

    核心提示|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期间,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主持建成了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创建了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了领奖台。
    10月17日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刘志怀真诚地说,作为援疆教师,他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培养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维护民族团结、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援疆工作结束前一天,他还在忙“数字化校园”

    2010年底,刘志怀刚来到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就赶上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建设时期。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订方案又要组织实施,前后共计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有50多万字。
    “特别让人难忘的是,2013年12月29日,当河南第七批援疆工作结束,援疆干部一起坐飞机回去的前一天,他还发来了一份‘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意见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刘娜说,他们是12月30日下午的飞机,上午刘志怀院长还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并把相关厂家都叫来,带着大家就“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每个项目到了哪一步、今后需注意的事项等一一梳理,千叮咛万嘱咐,让大家一定要把该项目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
    在刘志怀的努力下,一个性能优良、西北5省(区)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已经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2014年7月,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主持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建设,填补哈密能源研究机构空白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预测资源量5700余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12.5%,占新疆的31.7%,居全疆之首。
    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河南与哈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350万元,其中河南援疆资金两期资助4100万,自筹250万。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申报3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和2项哈密市科研项目,完成鉴定1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依托该研究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去年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二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能回家工作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了名。
    其实,刘志怀十分牵挂家人。他的父母已年近80岁,母亲有脑血栓,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志怀啊,忙好你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回来。”电话那端,父亲语重心长。电话这端,刘志怀热泪两行。
    刘志怀坦言:“一方面受援学校需要,希望我再来;另一方面实在放不下研究院那个项目,在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不能不在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刘志怀提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援疆干部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
    在刘志怀的协调组织下,建立了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了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河南理工大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河南相关院校先后接受该院47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党校学习、挂职锻炼,安排685名学生分批赴河南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和培训。
    刘志怀初到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时,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5名。他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引进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60余名。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该院信息网络中心4名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并和学院第三批援疆教师组建了10个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为学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哈密地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学院专业设置和实训室设计、带领学院教师赴河南学习……刘志怀总有忙不完的事。”学院宣传部部长阿衣夏木?阿不里米提说,“他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即使学校放假,他也依然坚守岗位,像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

    最近,刘志怀又忙着联络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三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农村医生专业方向)和3+2医护专业的本科人才,同时正在与河南高校磋商组团式援疆方案,把智力援疆更好地落在实处。
    7年来,“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已成为刘志怀的工作宗旨,他深情地说:“援疆,给予了我更多的工作阅历和历练、更多的活力和智慧,也给了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完成第九批援疆任务,不辜负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河南理工大学党委的期望。”
    刘志怀多次被哈密地委、行署,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哈密地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第七批、第八批全国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和“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干部”。

《东方今报》2017年10月25日第AⅣ版报道内容如下:

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
——记十九大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刘志怀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俊杰 杨继盈 通讯员 徐春浩/文图

    刘志怀在给工作人员讲解“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援疆干部们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坚持3次援疆,刘志怀做到了。——题记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月19日,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12月、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刘志怀分别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都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创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2017年6月29日,刘志怀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了领奖台。
    “我只是千万援疆干部中普通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一份坚守和执着。”作为唯一一位连续3次援疆的“资深援疆干部”,刘志怀真诚地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倍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用真情诠释援疆工作的深层内涵。”

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

    2010年底,刘志怀正赶上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他克服自身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随后,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精辟见解、透彻分析,像一束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大家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理念。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订方案又要组织实施,前后共计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有50多万字。多少个日日夜夜,刘志怀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
    “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也值得大家学习。”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刘娜说。在一次项目验收过程中,验收方要求把两年内的几十本方案内容通过拍照传上网审核,刘娜觉得验收人员肯定不会一张张看照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拍照。没想到刘志怀把上万张照片都仔细审核了一遍,把要重拍的写了整整8张纸,他的认真劲儿让刘娜敬佩不已。
    “特别让人难忘的是,2013年12月29日,当河南第七批援疆工作结束,援疆干部一起坐飞机回去的前一天,他还发来了一份‘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意见书。”刘娜说,“12月30日下午的飞机,上午他还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并把相关厂家都叫来,带着我们就‘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每个项目到了哪一步、今后需注意的事项等一一梳理,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该项目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
    在刘志怀的努力下,一个性能优良、西北5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已经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汗水浇灌成功,2014年6月,作为中职学校的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同年7月,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成立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预测资源量5700余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12.5%,占新疆的31.7%,居全疆之首。
    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项目是河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援疆项目之一,标志着河南与哈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350万元,其中河南援疆资金两期资助4100万元,自筹250万元。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申报3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和2项哈密市科研项目,完成鉴定1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同时与新疆一些企业就煤炭开采、矿区综合治理和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已达成合作意向;安全培训业务,已完成管理人员和部分业务教师的培训和取证工作;成人学历以及非学历教育已获两省区教育厅批准并开始招生。依托该研究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去年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2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能彻底回家工作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了名。“一方面受援学校需要,希望我再来;另一方面实在放不下研究院那个项目啊!”刘志怀坦言。
    其实,刘志怀十分牵挂家人。他的父母已年近80岁,母亲有脑血栓,长年卧床不能自理,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刘志怀对这句话的体会极为真切。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刘志怀的协调组织下,建立了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了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河南相关院校先后接受该院47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党校学习、挂职锻炼,安排685名学生分批赴河南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和培训。
    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引进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60余名。通过团队建设,为学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他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受到了上级组织和学校同仁的一致好评,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第七批、第八批全国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和“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干部”。
    7年来,“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已成为刘志怀的工作宗旨。像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刘志怀正满怀信心和河南人民一起助力新疆的美好希望和未来。

《教育时报》2017年10月20日第4版报道内容如下:

十九大河南教育代表风采录 刘志怀:将援疆视为自己的事业
□本报记者 刘红雨 通讯员 徐春浩/文图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刘志怀
    刘志怀是河南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2010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援疆,从河南理工大学到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并担任学院副院长。一晃,7年过去了,援疆干部换了3批,他依然坚守在教育援疆第一线。
    援疆期间,刘志怀先后参与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能源产业研究院筹建等工作。
    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刘志怀主动承担了“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任务。由于学院缺乏专业建设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3年多时间,12个子项目,他共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大约50多万字。目前,一个性能优良、疆内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已经建成。
    “我被刘院长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刘娜说。在一次项目验收过程中,验收方要求把两年内的几十本方案内容通过拍照传上网审核,刘娜觉得验收人员肯定不会一张张看照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拍照。没想到刘志怀把上万张照片都仔细审核了一遍,把要重拍的写了整整8张纸,他的认真劲儿让刘娜敬佩不已。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原来是一所中职学校,2014年升格为高职,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变得更高。为提升师资力量,刘志怀通过言传身教,提高了学院信息网络中心4名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他还要求学院的所有援疆干部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他和第三批9名援疆教师组建了10个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为学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援疆干部要成为豫哈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刘志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协调派出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免费为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捐赠高性能电脑10台,为学校和地委组织部捐赠投影仪2套,几项费用合计约60万元;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河南理工大学函授站,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邀请知名博士、教授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作专题讲座,制作专题网站;等等。河南兄弟院校一次又一次的无私帮助,无不凝聚着刘志怀的辛劳与付出。
    为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在刘志怀的努力下,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 2014年正式成立。研究院位于哈密工业园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得到河南援疆两期共4100万元资金资助,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能源产业研究院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哈密矿山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与孵化,加强校企和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填补了哈密这一领域的空白。”刘志怀说,从项目选址、用地审批、项目科研、项目规划、图纸设计等一系列工作,他都要与各个单位、部门协调沟通,经常回到学院食堂已没有饭菜。
    刘志怀是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成长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缔造者。3次援疆,他将时间都奉献给援疆事业,奉献给哈密教育事业。
    如今,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刘志怀更是深感责任重大。“我只是千万援疆干部中普通的一员,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备感荣幸。”
    刘志怀用真心和真情援疆,正如他所说:“看到学院这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教育观念也在改变,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在援疆结束时能见证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光明网2017年10月18日报道内容如下:

一棵深扎戈壁滩的胡杨树——记十九大代表刘志怀

    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援疆干部们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坚持3次援疆,刘志怀做到了。——题记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建设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更多有理想、高素质、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爱党爱国、管用能用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月18日,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12月、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刘志怀分别作为第七、八、九批援疆干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都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主持建成了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创建了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2017年6月29日,刘志怀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了领奖台。
    “我只是千万援疆干部中普通的一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一份坚守和执着。”作为连续3次援疆的“资深援疆干部”,刘志怀真诚地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备感荣幸,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之中,用真情诠释援疆工作的深层内涵。”

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

    “即使没有英雄壮举,但也绝对不能碌碌无为。”2010年底,刘志怀从河南一路西行来到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上班后第一天就为自己划定了这一工作“红线”。
    初来乍到,刘志怀正赶上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建设,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关键时期,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没解决,就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日常管理、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刘志怀很快熟悉了学校的方方面面。随后,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跟上时代发展,迈上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紧贴当地需要,谋划设置更切合实际的学科……这些精辟见解、透彻分析,像一束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大家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理念。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进行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定方案又要组织实施。12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进行分析调研、设计方案、专家论证、参加招标、签订合同、协调施工、总结验收等,每一道程序他都精心组织实施,前后共计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大约50多万字。多少个日日夜夜,刘志怀伏案工作,累了就和衣而眠,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
    “工作细致些、再细致些,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建设精品工程、满意工程,不给受援单位留下一丝遗憾。”刘志怀总是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
    “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也值得大家学习。”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刘娜说。在一次项目验收过程中,验收方要求把两年内的几十本方案内容通过拍照传上网审核,刘娜觉得验收人员肯定不会一张张看照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拍照。没想到刘志怀把上万张照片都仔细审核了一遍,把要重拍的写了整整8张纸,他的认真劲儿让刘娜敬佩不已。
    “特别让人难忘的是,2013年12月29日,当河南第七批援疆工作结束,援疆干部一起坐飞机回去的前一天,他还发来了一份‘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意见书。”刘娜说,“12月30日下午的飞机,上午他还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并把相关厂家都叫来,带着我们就‘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每个项目到了哪一步、今后需注意的事项等一一梳理,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该项目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
    “学校要发展,信息化一定要跟得上。”刘志怀说。在他的努力下,一个性能优良、西北5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已经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目标,涵盖了学校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汗水浇灌成功,2014年6月,作为中职学校的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同年7月,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每个项目10年内都不会落后。

成立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预测资源量5700余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12.5%,占新疆的31.7%,居全疆之首。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项目是河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援疆项目之一,标志着河南与哈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我们将充分利用自治区雄厚的能源优势,发挥河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内煤炭开采、煤矿安全、瓦斯地质、遥感测绘、矿山机电等领域科技创新、安全培训基地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资质的人才、科研、学科优势,以及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缘优势,以服务哈密地区的煤炭企业为核心,逐渐建成覆盖全疆的煤炭高新技术研发与孵化、安全培训及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基地。”刘志怀说。
    “工作忙的时候,我也经常加班到很晚,但离开校园时总看到刘院长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晶说,“他就是以校为家,经常加班到夜里12点以后。他平时忙于学院业务,研究院的工作多数都只能加班开展。周末大家都休息了,他还要去工地看项目实施情况,有时单位车不够用,就自己打车去。”
    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350万元,其中河南援疆资金两期资助4100万,自筹250万。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申报3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和2项哈密市科研项目,完成鉴定1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同时与新疆一些企业就煤炭开采、矿区综合治理与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已达成合作意向;安全培训业务,已完成管理人员和部分业务教师的培训和取证工作;成人学历以及非学历教育已获两省区教育厅批准并开始招生。依托该研究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走进位于哈密高新产业园区中部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施工现场,综合研发大楼等已基本落成,明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望着拔地而起的研究院建筑,刘志怀脸上挂着微笑。作为项目负责人,眼前这个工程见证了他角色的转变,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
    “项目工程从2016年开工后,他就经常来看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也经常参加我们的会议并指导工作。”研究院建设项目监理陈建忠说。
    去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2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能彻底回家工作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了名。“一方面受援学校需要,希望我再来;另一方面实在放不下研究院那个项目,建筑选址、用地审批、项目科研、总体规划、图纸设计等工作都是我和我校援疆教师与相关单位、部门积极协商,在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不能不在啊!”刘志怀坦言。
    其实,刘志怀十分牵挂家人。他的父母已年近80岁,母亲有脑血栓,长年卧床不能自理,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志怀啊,忙好你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回来。”电话那端,父亲语重心长。电话这端,刘志怀热泪两行。“自古忠孝难两全。”刘志怀对这句话的体会极为真切。

留下一支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刘志怀提出,学院内的援疆干部要通过教课、示范和实际操作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在刘志怀的协调组织下,建立了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了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河南理工大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河南相关院校先后接受该院47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党校学习、挂职锻炼,安排685名学生分批赴河南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和培训。
    刘志怀初到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时,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5名。他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引进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60余名。他本人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该院信息网络中心4名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并和学院其他第三批9名援疆教师组建了10个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为学校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此外,刘志怀还利用曾担任全国职业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副主编的机会,组织学校5名教师参与5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组织建立了考核组成员库,用绩效考评的科学方式充分调动起教职员工积极性;推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并带领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先后参与完成自治区科技援疆项目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援疆干部要成为豫哈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刘志怀说。他协调河南理工大学免费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进行辅导、设计修改程序;为哈密地区举办应急管理实务培训班;派博士、教授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作专题讲座,制作专题网站等。
    “刘志怀在管理方面很有章法,他主持推动了学院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做到了因事设岗,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并实行激励机制,克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国强说。
    “哈密地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学院专业设置和实训室设计、带领学院教师赴河南学习……刘志怀总有忙不完的事。”学院宣传部部长阿衣夏木?阿不里米提说,“他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即使学校放假,他也依然坚守岗位,像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虽然常年离开父母家人,时常有思念亲人的痛苦,但看到学院这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哈密,已成我的第二故乡……”刘志怀坚定地说。

“携手美丽新疆梦,走向辉煌未来”

    “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牢记使命意志坚,澎湃我胸怀,奶茶溢清香,雪莲花儿开……携手美丽新疆梦,走向辉煌走向未来。”歌曲《我从中原来》唱出了河南援疆干部的心声,激发了援疆干部的忠诚奉献精神,见证了河南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刘志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分别与学院精准扶贫点村民、“访惠聚”社区的居民、3名南疆少数民族学生结对认亲,与他们结亲交友,赠送物品,以实际行动作民族团结的表率。
    曾受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的库尔班大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的曾外孙女麦丽凯姆?麦提图尔荪是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二年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2016年,刘志怀与她在“民族一家亲”活动中结成“帮扶对子”后,就经常给她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8月,刘志怀来到麦丽凯姆?麦提图尔荪家里——和田市和田县看望她89岁的奶奶、库尔班大叔的女儿吐合提罕?库尔班,带去了水果等慰问品和几百元钱,吐合提罕?库尔班激动地拉着刘志怀的手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刘院长!”听说麦丽凯姆?麦提图尔荪有段时间不想上学了,刘志怀专程来到她家,通过认真家访,使她重新走进了课堂,并告诉她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来找他。此外,刘志怀还经常带着麦丽凯姆?麦提图尔荪一起去食堂吃饭,每次放假回家,刘志怀都会买点哈密瓜、香蕉、葡萄等水果让她带回去,有次还给了她500元钱。“每次见到刘院长都很高兴、真的很感激他!”麦丽凯姆?麦提图尔荪动情地说。
    刘志怀是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成长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缔造者。最近这段时间,他又忙着联络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三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农村医生专业方向)和3+2医护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同时正在与河南高校磋商组团式援疆方案,把智力援疆更好地落在实处。“积累本科阶段教学经验,为哈密在未来几年内筹办本科院校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解决哈密医疗人才紧缺问题做出贡献。”刘志怀说。
    “我从中原来,心情多豪迈,民族团结援疆路,展现我风采……”刘志怀全身心融入哈密职业教育工作中,他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受到了上级组织和学校同仁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哈密地委、行署,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哈密地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第七批、第八批全国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和“最美新疆人之最美援疆干部”。
    “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已成为刘志怀的工作宗旨。7年来,哈密的青青校园、茫茫戈壁、盈盈绿洲、巍巍山峦,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援疆,给予了我更多的工作阅历和历练、更多的活力和智慧,也给予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岁月流转,我定会坚守不变的信仰,奋斗的路再长,心中有党、有人民、有国家,就有无穷的力量。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完成第九批援疆任务,不辜负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河南理工大学党委的期望,为党的援疆事业而努力奋斗!”像一棵深深扎根于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刘志怀正满怀信心和河南人民一起助力新疆的美好希望和未来。(光明融媒记者王胜昔、丁艳 通讯员徐春浩)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