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2017年9月12日第6版以《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探寻传统文化》为题;《河南日报》2017年9月20日第10版、光明网2017年9月10日以《河南理工大学把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田》为题,报道我校文法学院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探索、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了学生心田。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科学报》2017年9月12日第6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探寻传统文化
本报讯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以文化传承和非遗保护为主旨,通过探访历史古迹、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探索、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各实践团队深入学校周边市区,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民间艺术——沁阳唢呐传承与保护”实践队就走进了沁阳市,实地走访并观看了喜庆唢呐经典表演《百鸟朝凤》。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新表示,文化传承人人有责,非遗保护刻不容缓,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文化内涵,扩大文化社会影响力,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徐春浩)
《河南日报》2017年9月20日第10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田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以文化传承和非遗保护为主旨,通过探访历史古迹、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探索、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了学生心田。
活动期间,各实践团队深入学校周边市区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舞动龙凤灯,拓宽非遗路”实践队走进非遗文化龙凤灯的发源地——博爱县苏家村,寻访龙凤灯传承人,并一起进行了龙凤灯宣传和制售活动;“焦作城市文化名片”实践队走进太极文化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探寻太极文化根脉,了解太极文化发展历程,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方针、文件精神,引导大家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徐春浩)
光明网2017年9月10日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把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田
光明网讯(记者 王胜昔 通讯员 徐春浩)为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担当,充分发挥学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近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以文化传承和非遗保护为主旨,通过探访历史古迹、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探索、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了学生心田。
活动期间,各实践团队深入学校周边市区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舞动龙凤灯,拓宽非遗路”实践队走进非遗文化龙凤灯的发源地——博爱县苏家村,寻访龙凤灯传承人,并一起进行了龙凤灯宣传和制售活动;“焦作城市文化名片”实践队走进太极文化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探寻太极文化根脉,了解太极文化发展历程;“民间艺术——沁阳唢呐传承与保护”实践队走进沁阳市,实地走访并观看了喜庆唢呐经典表演《百鸟朝凤》等,极大地提高了对传统优秀民族乐曲的文化认知;“传承忠孝,我们在行动”实践队来到焦作武陟、温县、孟州、沁阳等地,全面深入了解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子丁兰刻木事亲等孝行及相关人物故事,并通过历史传说编撰、赡养法普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方针、文件精神,引导大家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文化传承人人有责,非遗保护刻不容缓。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文化内涵,扩大文化社会影响力,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新说,“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规范、引导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精神追求,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其后劲和活力,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礼敬民族优秀遗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