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焦作日报》头版头条: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中的“变”与“便”
发布人: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01-11  打印本文

    2016年1月9日,《焦作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斩获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殊荣、开通“掌上医院”……2015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心为民、转换思维——创新中的“变”与“便”》为题,报道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全心为民、转换思维,医疗服务创新再写新篇章。相关内容如下:

斩获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殊荣、开通“掌上医院”……
2015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心为民、转换思维——
创新中的“变”与“便”
本报记者 冯新瑞 杨 珂 本报通讯员 李 磊

    恰逢辞旧迎新时,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医疗服务创新再写新篇章。
    2015年12月24日,数百位医院管理者作为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相聚北京,参加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大会。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称号,和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这些一流医院一道,登上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大会的领奖台。
    2011年、2012年,这所致力于改变、执着于创新的医院,曾先后两度斩获年度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
    电子屏幕的画面,缤纷变幻;手机拍摄的图片,瞬间传递到网络空间。
    这一切改变与创新,让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又一次站在了创新与变革的最前沿。
    如果没有“变”的胆识,这所医院不会在“变”的节奏中打开“掌上医院”的“门”;如果没有“变”的胸襟,这所医院也无法开启一扇迎接网络时代的“窗”;如果没有“变”的谋略,这所医院更不会让医疗服务的大数据,顺利接入互联网的“云端”。
    当我们回眸这所医院在2015年的“变”时,竟然发现在以新技术、互联网为依托的“智慧之变”和依托大学资源、发展拳头品牌的“模式之变”背后,蕴含着该医院以服务患者、造福市民为精髓的“便”。
     “便”者,顺也、利也、宜也。
    这样的“便”,是就医形式的便捷,是享受医疗服务的顺利,是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得益彰。
    “变”与“便”之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变”的大胸襟、大气魄,酝酿医疗服务点对点、心连心、面对面的小便捷,书写了医疗为民、便民、服务于民的精彩故事。

荣誉背后“变”字为本  “大变化”催生“便民数据库”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正是百姓的口碑,铸就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金杯、银杯。
    该院院长李富梅说:“一切的‘变’,都是为了百姓享受医疗服务的‘便’。只要焦作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顺心、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就会一直向前看,用改变迎接未来。”
    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表示,医疗模式、医疗技术的改变和创新,只是医院提升医疗服务、塑造医疗品牌的平台。让医疗更便民、服务更亲民,才是医院发展之路上的永恒追求。
    是的,在诸多“变”的背后,我们的确读取到了更多让百姓点赞的“便民数据”——
    2015年8月6日下午,李富梅轻触水晶球,一个崭新的“掌上医院”与“互联网+”时代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对接。
    这样的“变”,具有时代意义,更具有便民意义。
    因为从这一天起,在这里就医的患者将告别在医院挂号、排队、等待检查结果时间过长的烦恼,坐在家中即可预约专家、免费挂号。“掌上医院”这个以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客户端平台,完成了对挂号预约等传统就医模式的彻底改革,让一种全新的就医体验成为现实。
    早在2013年8月6日,该院就启动了顺应科技时代的改变。这一天,“数字化医院工程”正式上线,通过三个阶段的数字化项目建设,该院以领跑者的姿态打造了全市首家数字化医院,“一卡通”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住院配药管理系统、体检系统、后勤系统等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银行卡完成“三卡合一”。
    这样的“变”,同样是以便民为核心,同样是在增加“便民数据”。
    市委书记孙立坤曾带领市五大班子成员实地观摩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对这样的医疗模式之变给予充分肯定。
   “便民数据库”“内存”日渐扩容——
    该院推出的网络互动平台《微医在线》,通过媒体及该院的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实现微信寻医问药、微博答疑解惑,用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私人订制”的医疗服务;该院儿科病房楼及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在市中原路与世纪路交叉口开工建设。这处占地面积315.34亩,总建筑面积311930平方米,规划床位1500张,设置功能集急诊、门诊、医技、病房、儿科病房楼及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等为一体的新区医院,将有效缓解我市临床门诊容量、病房床位等资源不足等问题;而在不远的未来,该院新建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条件将与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相适应,并能够有力支撑附属医院学科发展、人才建设、教学、科研的需要,成为焦作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享受优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服务的“便民中心”。
    在“变”与“便”之间,医院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医院的定位更加亲民,而以“大变化”引领的“小便民”,也愈加凸显人性化发展的特点。

“便”字为本更接地气  “小便民”塑造医院新形象

    一切的“变”,都是为了更多的“便”。
    河南理工大学在“大变化”的背后,开始融入更多的“小便民”,让医疗服务更接地气,让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2015年11月26日8时,市中心血站的一辆采血车刚刚驶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被该院的医护人员热情地包围。当天,该院百余名医护人员参与无偿献血,奉献爱心。
   我市血库,开始注入白衣天使们的“热情血液”。而这样跳出医院小格局,立足全市大医疗的便民服务举措,也感染了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很多病人家属也挽起袖筒加入献血行列。此次献血活动持续到当日17时,该院1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每人均无偿献血400毫升。
    就在这一年,医院荣获“全国义务献血促进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全省8家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医疗机构。这个奖项见证着医院在医疗服务中思变,推进着整个医疗环境的改变。
    2015年11月24日8时许,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三区副主任靳丹像往常一样,来到沁阳市人民医院上班。和他一起去上班的还有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瘤科的专家。
    五大学科专家竟然去县级医院上班,这是咋回事?
    原来,从2014年4月份开始,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沁阳市人民医院建立“大手牵小手”对口支援长效帮扶机制,通过对口帮扶,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好地惠及基层群众,让基层群众不用长途奔波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更多、更细、更小的便民之举,在医院里更是随处可见——
    医院的眼界不断拓展,更多的洋专家来到焦作市民身边;医院的内涵不断沉淀,无论是门诊部还是住院部,不管是临床一线还是后勤机关,更别说挂号窗口和住院病房,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备受称赞;该院的医疗创新服务更加精细,医生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开,24小时义务解答群众健康咨询;“健康焦作”周末专家大型义诊、先住院后结算、为您服务杜绝说“不”等活动,为焦作人民撑起捍卫健康的“巨伞”,定格着焦作杏林最温馨的画面。
    而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恰恰是由深入人心的小便民举措来绘就。尤为可贵的是,医院通过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便民举措,赢得了更多民心,和谐了医患关系,塑造了医院的新形象。

“变”中求“便”医患和谐  服务“触角”延伸未来 

    2015年12月22日,记者点开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微信平台,一组点击率颇高的故事耐人寻味——《一个送不出去的红包》《“惨遭”我们医生抛弃的红包》……
    红包为什么会送不出去?红包都去哪儿了?
    “这一切都源于我院在2015年8月份开展的打造‘无红包医院’的活动。”院长李富梅介绍。
    原来,为进一步加强该院行业作风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起廉洁行医、风清气正的浓烈氛围,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设人民群众信任、满意的医院,该院党委决定将医院打造成为“无红包医院”,并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在活动中,全院职工以“崇德敬业、廉洁行医、拒收红包、让人民满意”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塑造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秉持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仁爱、平等、诚信的职业精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以患者为中心,致力提高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医疗卫生行业服务规范,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格执行卫生行业“九不准”规定,对患者馈赠的红包当时难以谢绝的,必须在24小时内上交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退还患者。
    此外,医院还在醒目位置设置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如有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反映,坚决做到一查到底,对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举报人员,在情况查实后将给予奖励……
    于是,和谐而感人的一幕幕,开始在医院里上演——
    2015年8月27日,该院普外一区医生唐照鹏将500元现金红包为病人缴成了住院费;
    9月24日,泌尿外科副主任冀强将患者手术前送来的500元现金红包为其缴成了住院费,并在手术后将住院费收据交给了患者家属;
    11月27日,消化内科医生张晓然将1000元现金红包为病人缴成了住院费……
    制度之严,催生了医患关系由对立到和谐之变;而医患关系之变,让患者的治疗历程更加顺畅、便利,也有效消除了医患之间的隔阂,让医院声名远播。
    这不,刚刚不远千里从北京到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患者程大姐,通过微信向该院骨科一区主任陈长青表达谢意。
    原来,今年63岁的程大姐在北京家中不慎摔倒,本身就有腰椎疾病的她被诊断为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
    程大姐的女儿通过熟人和微信,联系到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区主任陈长青,并于2015年12月4日在焦作进行了胸12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本来在北京需要9万多元才能完成的手术,在焦作以花费不到其六分之一就治好了病。
    北京人来焦作看病,在医院里传为美谈。
    事实上,机缘巧合的背后,恰恰是医院在“互联网+”时代的锐意求“变”,开始让医院的名声越传越远。因“变”而生“便”,医院从锐意求“变”中演绎的更多便捷、更多便利、更多便民的服务举措,开始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口碑相传,并渐渐铸就了医院敢于创新医疗服务、坚持打造服务品牌、甘于服务每一位患者的“金杯”。
   这座用服务打造的“金杯”,在患者心中,永不褪色。
   而以便民、为民服务引领的和谐医患关系,也正是医患相处的未来。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