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大河报》在第A7版以《年轻校长带“百年老校”灵动转身》为题,配发图片报道校长邹友峰在高招来临前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提出的对考生们的深情祝福和殷切期望。相关内容如下:
邹友峰38岁出任河南理工大学校长,如今已10年有余
年轻校长带“百年老校”灵动转身
□记者刘学增/文 洪波/摄影
阅读提示|不满16岁即上大学,为读书跋涉千里;38岁当校长,带百年老校灵动转身。高招来临前夕,本报记者对话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透过他了解这所百年大学的世纪风华。
他的求学经历|来豫求学时不满16岁
焦作是一座有名的煤城,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外,还是一个风光绮丽的地方,云台山、陈氏太极在这里生长荟萃。独特的地情风貌孕育了一所沉稳而不失灵动的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这山与水的交融,跟邹友峰严谨儒雅的气质颇有契合之处。邹友峰1964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80年,不到16岁的他就被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录取。
“毕业后留校,边教边学,求学的路还是挺顺的。”邹友峰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成为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在201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的治学经历|38岁出任河南理工大学校长
2003年,38岁的邹友峰出任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是当时省内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有点忐忑,我年纪较轻,但学校可是百年老校。”邹友峰回忆。1909年,由中英联合办学的焦作路矿学堂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曾先后培养了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许多我国工业领域的杰出人才。在这样一所学校当校长,有压力是自然的。
如何让百年老校在新时期焕发出青春风采,是邹友峰成为一校之长之后始终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传统的理工院校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就积极加强学科建设,发展和培育人文、艺术学科,提升人文气息,丰富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有待改善,就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和设施建设,完善学习和生活场所,提高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学校地理位置优势不突出,那就在软实力方面下功夫,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高速免费的校园网使学生眼界与世界接轨……
十年下来,百年老校的新貌愈发光彩照人。
如今的河南理工大学,工科院校“规矩”的特点在这里并没那么浓厚,高不过六层的建筑群交错于绿树青草之间,曲折的校道在6月初云淡风轻的天空下,荡漾出江南水乡的气韵。
“我们所有的工作,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来到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都会感受到这所百年老校的活力与激情。”邹友峰说。
他的经验之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报志愿首先看兴趣
对今年的高考生有什么想说的?邹友峰从自己的经历谈起,“最初想学的是地质。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邹友峰坦言,当年在农村长大,那时候信息也没现在通畅,选专业真是不太懂。“小时候看电影,里面一些地质工作者野外勘探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觉得非常有趣。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就报了地质”,不过因为名额限制,他最后被分到了测绘。
“虽然没学成地质,但我并不遗憾,因为两个专业很相近,知识相通。”邹友峰说,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兴趣对一个人学习动力的影响。他建议今年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先看兴趣,不要盲目冲着学校去。
邹友峰也欢迎考生报考河南理工大学,“我们学校有70多个专业,很多实力雄厚,就业率、就业质量在省内不下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