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科技日报》第3版以《河南理工大“信使工程”助毕业生圆就业创业梦》为题;2013年7月3日,《焦作日报》第6版以《河南理工大学:“信使工程”助毕业生圆就业创业梦》为题,报道我校实施的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使工程”,成了融化就业“冬季”的暖流,有效地助推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梦”的实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科技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科技日报》2013年6月15日第3版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信使工程”助毕业生圆就业创业梦
科技日报郑州6月14日电 (记者 乔地 通讯员 徐春浩)“在被称为‘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能这么快就圆了自己的就业梦,非常感谢学校‘信使工程’给我的指导和帮助。”6月14日,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09级毕业生杨福磊说,利用信使提供的就业信息,他与广州一家研究机构签订了就业协议。
据介绍,“信使”是河南理工大学本着按地区、分专业、均匀分布、保证重点的评定原则而选出的组织能力强、积极性高、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要求每位信使都能够带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做好信使工作,及时准确地反馈社会各领域对学校毕业生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发挥毕业生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正能量传递作用”。
据了解,以“信使工程”为依托,该校构建了全员参与就业机制、学习与就业一体化机制、就业指导全程化机制、毕业跟踪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等,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毕业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行业最新现状,制订自身学习、发展计划,交流碰撞求职经验和应聘感受的理想渠道。
《焦作日报》2013年7月3日第6版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信使工程”助毕业生圆就业创业梦
本报讯 (记者孙军、李涛 通讯员 徐春浩)“前段时间,没找到工作的我心情很焦虑,是‘信使工程’在我精神沮丧的时候给了我希望。”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09级毕业生杨福磊激动地说。近日,杨福磊利用“信使工程”提供的就业信息,与广州一家研究机构签订了就业协议。
“信使工程”是河南理工大学实施的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模式,旨在让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该校在历届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工作责任心强、社会交际范围广的优秀毕业生担任河南理工大学信使,负责为学生在择业、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及时、准确地反馈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质量需求等相关信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帮助学生架起一座就业“金桥”。
据了解,信使们通过搜集与就业相关的各种途径、单位信息,以“结对子”“一帮一、一帮多”等方式,通过面谈、QQ聊天、电子邮件、电话督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不清、就业心态不稳、就业信息不灵、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给毕业生理想就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据调查,这种集体联动的就业新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普遍认为,有信使们的贴心帮扶,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自“信使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学生从信使中获取各类就业途径500多个、就业信息6000余条、就业服务8000多人次,许多毕业生都在信使的指导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