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科技日报》第8版以《为大学毕业生打造“就业金桥”——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为题,报道我校努力打造“就业金桥”,让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努力使每个学子的青春都能在实现中国梦中焕发光彩。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科技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为大学毕业生打造“就业金桥”
——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
本报记者 乔地 通讯员 徐春浩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季到来之际,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说,为让每个毕业生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河南理工大学努力打造“就业金桥”,让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努力使每个学子的青春都能在实现中国梦中焕发光彩。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建立起“以院系为主,专业学科为支撑,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发、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理想接轨提供坚实保障。此外,该校与所在地的焦作人才市场联系,设立校内分市场,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圆就业梦。多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5%,本科生就业率达90%以上,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
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百年名校——河南理工大学是一部浩瀚壮丽的史诗,字里行间激荡着“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豪情与理性。建校以来,该校已为国家培养1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或担任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
邹友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河南理工大学将继续创造条件,逐步在更广阔的领域扩大合作,包括与国家级研究院(所)、央企、外企以及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交流,在战略互动融合中促进共同发展,为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服务于民族复兴、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促进国家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