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光明日报》:原来生命可以与众不同
发布人: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3-06-19  打印本文

    2013年5月7日,《光明日报》第6版头条以《原来生命可以与众不同》为题,报道我校毕业生张大奎自强不息,自信自立,最终梦想成真的艰辛历程。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走路特别,说话特别,写字特别。来到这个世界,张大奎就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不一样。
原来生命可以与众不同
本报记者 刘先琴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光明日报》:张大奎近照

    “从来就没想到,我这么个家伙能坐在这里。”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张大奎风趣地说,口齿含糊。
    他是从小被人们称为“脑瘫”的孩子,肌肉不协调、运动不平衡,但现在人们更愿意用“计算机博士”来称呼他。
    “今天拍晚了,但却拍到了很亮的画面,阳光真好,有风。”快一个月了,大奎拍下自己在北京理工大学宿舍外的风景放在微博里。此时,窗外三棵大树的新绿已迫不急待地萌发了。
    “去年春天,和妹妹一起在校园里走,猛然一抬头,树都满眼新绿了。当时我就感叹春天怎么一夜之间就到了。这也是我想记录的一个原因,看看周围的微弱变化,怎么从量变到质变。”
    窗外,还有一辆三轮车,那就是大奎的代步工具。似乎在静静告诉人们,原来人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还可以这样不卑不亢地活着。原来一个生命可以用如此与众不同的方式,触动世人。

    “我凭什么走到今天?搜索了头脑中的所有词汇和言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是父亲每每微醺之后形容自己的一句话,‘血骨熬汤为理想’。我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一个熬字。熬其实不是懈怠,是不急不躁的进步,是坚持。”  ——张大奎

    “美好生活会来吗?”这是家人追问最多的一句话,那里隐藏着无尽的担忧与期盼。
    小时候,大奎最熟悉沙地,因为他只能在沙地上爬行,根本无法独自站立。
    父母的决断让人看起来总是匪夷所思——站起来。他们一直坚信专家的论断,除了锻炼,没有更好的办法。
    康复方法是父母想的,两棵大树之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
    不久,竹竿换成了绳子。竹竿是硬的,可以完全依靠;但绳子就不一样了。经常是走到一半就双膝跪倒在地。
    “膝盖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后来都不知道疼了。”曾经,大奎怨过父母的“狠心”。
    父母很少会直接过来帮他,他们总会说,“自己想办法站起来。”一次次重复,跌倒了再起来。
    “对残疾孩子而言,父母是重要的推动力,没有这个环境,这个动力,不引导,你让孩子坚强,总是空幻的事情。”现在,大奎深有体会,父母真正的爱护,是一种监护,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遭受风雨,让他慢慢找到诀窍。
    惊喜不期而至,大奎的腿渐渐变得有力。9岁学会使用拐杖走路,18岁学会骑人力三轮车。
    虽然晚了几年,但他可以和健康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学,而且成绩还不错。
    这一连串没有断档的经历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一种美好生活:2002年高考,考入民办大专院校——黄河科技学院。2006年,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被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2008年,考取河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2011年,被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为2011级博士研究生。
    “别人称赞我的时候,我会心生忌惮。其实我没你们想象中的强大,更多的时候是生活一步一步把我逼向死角,我只能做着自己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情,挺到最后一瞬。”身处困境的时候,大奎也会抱怨老天不公,也曾想过放弃,但真正跨过去了,才发现经历苦难后的心灵丰盈,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没有遇到明智并坚定信念的父母,如果没有遇到热心的朋友,如果没有遇到愿意接纳我的学校,如果没有遇到无条件欣赏我的老师……种种假设如果有一个成立的话,我恐怕就没机会来到这里了。”  ——张大奎

    “生活中最可贵的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选择读博是大奎最为珍视的人生历练,大量的阅读,使他不断地认识和反思。
    4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了大奎在河南博爱的家。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对平凡的农民夫妇、一个颇具规模的养猪场,构成了给他留下无数痛苦和欢笑的“乐园”。
    当“电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名词”的时候,当村子里邻居们正在忙着做生意、盖房子的时候,父亲却花了一万多元钱托人给在上初中的儿子大奎买了一台电脑。
    大奎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触摸键盘,于是他不断地擦了又擦,从玩到学到熟悉。父亲的话,他深深地记着:“儿啊,你若不努力学习,就是真的废了!”
    从大专到博士,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一段跋涉。一路从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走到北京理工大学,这又是一段幸福的历程。
    在大奎看来,“一所大学不选择一个学生,本身可能并不损失什么,只是例行公事;但像我这样的学生被大学接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一生的命运。”
    回忆起在河南理工大学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奎的内心充满感恩。“在这5年的时光里,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关爱和感动。初入校门,当了解到我的身体情况后,学校老师就把我的宿舍从6楼调到了1楼。考博时,学校还把辅导员办公室让给了我,因为我很难去抢占座位。”同样的幸事在北京理工大学继续。“宿舍在1楼,而且单人间,是学校专门为行动不便的学生安排的。楼管赵叔叔一直为我打水,同学们替我买饭。”

     “用心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用功利的眼光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庄子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今天你貌似没用,其实是上天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成长为更有用的人,一个人要学会真正了解自己的天分、素质、气质与条件。”     ——张大奎

    担心未来吗?
    “即使找不到好工作,明白一些道理,认识一些人,难道这不叫成功?”大奎有自己的定义。
    这么多年走过来,大奎收获了一生的好朋友。“我身边一群聪明人,有了想法,不和他们分享,那是我的损失。不在乎说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路打开了,捋顺了。”
    “有隐约的阳光。今天朱哥他们带我奥林匹克公园一日游,大概累坏他们了。有这样的朋友,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在微博上,他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当然,也有隐隐的担心,但路就是一步步慢慢走出来的。
    “小时候父母担心我成一摊肉泥,站不起来,生活不能自理;我上高中、大学时,他们担心我会不会半途而废;现在他们又担心我娶不上媳妇。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大奎常解劝父亲和继母,“虽然身体残疾,但我热爱生命,阳光正向,为人谦卑友善;学业上勤勉努力、善于思考;我也想成家立业,但目前的孤独前行也是我必须面对的;我相信,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肯定有一个人,她也在寻找我。”
    大奎刚刚知道,自己有幸成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位候选人之一。
    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包括许多个人,都在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也因此成为更多人的榜样。
    这大概就是“中国梦”开始的象征,让那些来自社会最底层、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共同分享我们国家经济、教育、医疗发展的成果,我们这个社会将是个美好的人间。窗外,久违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