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报》第7版头条以《以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大学》为题,报道校长邹友峰教授对学校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以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刻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以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 邹友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开启了高等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新征程。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以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关切的问题。
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河南理工大学在去年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这是学校又一次重大发展契机。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是师生们的一致追求。
围绕中原建设不断提力
近年来,学校瞄准煤炭行业领域,特别是煤炭深度开采出现的安全与技术难题,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等相关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并先后建成了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母体,为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工业强省过程中工业企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主要依托“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基础性、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主要依托“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院士工作站、“先进技术制造与装备”等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探索基础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培养与引进并重,努力形成一批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工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后,河南理工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努力使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安全、地矿等学科专业特色更加突出,新的优势不断彰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格局基本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能源工业发展的新需求,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我们将力争经过4年左右时间的建设,使学校的本科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和实验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牢固确立,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与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显,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能源工业技术进步的能力显著增强。
多管齐下提升办学质量
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学校将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主要措施如下。
首先是进一步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师资团队能力水平。依据学校发展规模,规划建设图书馆、综合实验楼、基础教学楼、体育馆、学生宿舍等工程。
其次,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学校将每年投入资金4000万元,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本科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100%、专业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学校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制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逐步探索分类培养、自主选专业(方向)、弹性学制、导师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推进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科学评价机制。
第四,以深化五门公共基础课与主干专业课程改革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加大双语及网络课程建设,鼓励研究性教学、完善研究性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质量保障与考核平台。
最后,继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着力引进杰出专家、海外博士等高水平领军人才。同时,实施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博士化”工程和杰出人才成长计划;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大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团队水平。到2015年,力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5000人,10个以上专业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20个以上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有较大影响,新增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任教师人数达到2300人。新增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实验设备2.5亿元以上、图书160万册以上。
总之,乘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的东风,学校将紧抓机遇,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学校将深入实施社会服务支撑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会聚、科研领先、成果丰富的优势,全面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深化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地方的合作,深入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使学校成为高水平决策、咨询和服务基地。
此外,学校还将创造条件,逐步在更广阔的领域扩大合作,包括与国家级研究院(所)、央企、外企以及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交流,在战略互动融合中促进共同发展,“智”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转型升级,努力为民族复兴、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促进国家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