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以《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应设大学生就业专项经费》为题并配发图片;2013年3月7日,《科技日报》第13版以《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游吟歌代表: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为题;2013年3月5日,《中国社会报》第2版以《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专项经费扶持大学生就业》为题;2013年3月22日,《教育时报》第2版以《游吟歌:高教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为题并配发图片;2013年3月4日,《河南商报》第A6版以《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向河南倾斜》为题;2013年3月7日,《东方今报》第A9版以《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设专项经费培养就业型大学生》为题;2013年3月4日,大公网以《游吟歌:高等教育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在今年“两会”提出的高等教育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及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的建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科技网、凤凰网、新民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6日第2版报道内容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应设大学生就业专项经费

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说,“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2012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900万,大学生约660万,占73%,大学生就业中,约有80%是在学校期间完成的。高校每年都开展很多帮扶毕业生就业的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但因为高校就业经费有限,致使这项民生工程落实不畅,严重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是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各地市,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这些资金在特定时期起到很大作用,但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应该从专项资金中支出一部分费用,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高校,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游吟歌说。(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春浩)
《科技日报》2013年3月7日第13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游吟歌代表: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本报讯(通讯员 徐春浩 记者 乔地)“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游吟歌代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12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900万,大学生约660万,占了73%。大学生就业中,约80%是在学校期间完成的。高校每年开展很多帮扶毕业生就业的活动,但因高校就业经费有限,致使这项民生工程落实不畅,严重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是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各地市,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这些资金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应该从专项资金中支出一部分费用,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高校,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游吟歌说。
长期以来,重点院校设置不合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中央财政投入不公平、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方面的政策不公平及户籍歧视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我这次提案中建议国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游吟歌表示。
《中国社会报》2013年3月5日第2版报道内容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专项经费扶持大学生就业
本报记者 陈华
“有幸再一次被选为人大代表直接聆听和见证两会,除了有荣誉感,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此次参会的心情,显得格外振奋。它这次带来的提案是呼吁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大学生就业的。
“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游吟歌说。
游吟歌手头一份材料显示,2012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900万,大学生约660万,占了73%,大学生就业中,约有80%是在学校期间完成的。“高校每年都开展很多帮扶毕业生就业的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但因为高校就业经费有限,致使这项民生工程落实不畅,直接结果是严重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是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各地市,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这些资金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应该从专项资金中支出一部分费用,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高校,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游吟歌说。
游吟歌还说,她的提案中还包括,建议国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河南这个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尽快使河南从人口大省变成人才强省,为加快中原崛起培养人才。(供稿 徐春浩)
《教育时报》2013年3月22日第2版报道内容如下:
游吟歌:高教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

游吟歌:高教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徐春浩
“有幸出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直接聆听和审议会议报告、见证盛会的全过程,这种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让我十分兴奋和激动。”3月19日下午,记者见到全国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时,她刚刚为该校师生做了一场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报告。
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高等教育是游吟歌最为关注的问题。她指出,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落后薄弱,许多省份长期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重点院校设置的不合理,使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中央财政投入不公平及户籍歧视等问题。”
“要真正使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建设成为人才强省,切实解决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则必须使高等教育多向这些人口大省倾斜。”游吟歌说,“我这次提案中建议国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河南这个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河南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其次,还要在教育部直属大学招生计划安排上考虑河南人口因素和受教育人口因素,大幅度增加在河南的招生计划,以实现教育上的相对公平,以促进河南高等教育大力发展。”
“另外,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游吟歌说,“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据了解,2012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900万,大学生约660万,占了73%。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是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各地市,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这些资金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应该从专项资金中支出一部分费用,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高校,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游吟歌说。
《河南商报》2013年3月4日第A6版报道内容如下:
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向河南倾斜
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都是来自河南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人大代表游吟歌也呼吁国家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向河南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今年也关注了教育公平的话题,“一亿人口的大省,只有一所‘211’,这确实与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考生大省不相匹配。”
国家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向河南倾斜,让河南有一所“985”高校、一所“211”高校,省内其他大学也逐步跟上,这样河南的考生上好大学也会相对容易些。
《东方今报》2013年3月7日第A9版报道内容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设专项经费培养就业型大学生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王秋欣 梁新慧 赵媛
刘长征 高冬丽
为找工作,女生打扮成“花木兰”穿越到招聘会现场;中文硕士发帖称“年薪5万,低于农民伯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今年,全国有700万大学生要就业,怎么解决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难题呢?全国人大代表游吟歌建议设立大学生毕业就业专项资金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用经费。全国人大代表樊进军则建议,大学生找工作要降低期望值。
求职挑三拣四就不肯下基层
“现在很多企业都很缺劳动力,尤其是一些基础活儿,高薪也招不来人。”樊进军表示,大学生很现实,很多学生面试时,都会问“工资多少,实习期多长,是否有加班,合同签几年”等。
对于许多大学生宁愿留大城市做“北漂”“郑漂”,也不愿意去县乡基层,他建议地方政府应多引导,通过市场调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
设专项资金“灌输”就业知识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学校教育跟社会脱节也是一方面。
游吟歌认为,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都有这样的迷茫:自己到底适合哪些工作?这主要还是对社会了解太少。
“现在,虽然很多学校都会在毕业前给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这种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游吟歌表示,就业经费有限,严重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国家应该专门成立专项资金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各高校可以利用该资金为学生就业进行培训、职业指导等,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规划职业人生。
大公网2013年3月4日报道内容如下:
游吟歌:高等教育政策应多向人口大省倾斜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大公报记者楚长城、通讯员徐春浩郑州三日电)“有幸出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直接聆听和审议会议报告、见证盛会的全过程,这种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让我十分兴奋和激动。”3日,记者见到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游吟歌时,她还沉浸在会议所带来的欣喜和振奋中。
高等教育政策应多向河南等人口大省倾斜
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高等教育是游吟歌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这给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游吟歌说,“但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落后薄弱,许多省份长期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比如,我所在的河南省人口近1亿,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然而在全国43所‘985’高校中,河南没有1所,‘211’高校也仅1所。重点院校设置的不合理,使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中央财政投入不公平、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方面的政策不公平及户籍歧视等问题。”
据了解,河南普通高考录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重点院校录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河南在校生规模已超过100万,但高考录取率才刚超过5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面还有一半是专科。中央财政给河南高校的支持资金更是少之又少。中央拨付专项资金改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但是供给渠道又是解决原来的中央部属院校的,河南的不是,所以沾不上边。河南高等教育基础弱,国家政策支持若不向河南等人口大省倾斜,其高等教育将始终落后于先进地区,且距离越拉越大。”游吟歌说,“2007年以来,北京的高考考生人数是河南考生人数的12%左右,而北京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招生人数是河南的近3.7倍;清华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招生人数更是河南的4倍以上。河南学子高考500分,在河南连个本科都上不了,而在北京却能上一本、上重点。”
“国家提出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等宏伟构想,显示出国家对教育的认识达到空前高度,昭示着又一个教育春天的到来,这是最令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高兴的事。”游吟歌说,“要真正使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建设成为人才强省,切实解决河南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则必须使高等教育多向这些人口大省倾斜。”
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游吟歌说,“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据了解,2012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约900万,大学生约660万,占了73%,大学生就业中,约有80%是在学校期间完成的。高校每年都开展很多帮扶毕业生就业的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但因为高校就业经费有限,致使这项民生工程落实不畅,直接结果是严重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是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各地市,用于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这些资金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高校毕业生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群体,应该从专项资金中支出一部分费用,省级财政直接划拨到高校,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游吟歌说。
游吟歌说,“我这次提案中建议国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河南这个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河南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支持郑州大学冲击‘985’工程,支持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冲击‘211’工程,争取用5—10年的时间,使河南有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120名,加快河南省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次,还要在教育部直属大学招生计划安排上考虑河南人口因素和受教育人口因素,大幅度增加在河南的招生计划,以实现教育上的相对公平,以促进河南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尽快使该省从人口大省变成人才强省,为加快中原崛起、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