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新农村商报》第C5版以《产学研用结合 推动协同创新——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校长邹友峰教授对着力推动协同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深刻思考。相关内容如下:
产学研用结合 推动协同创新
——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
李俊超 徐春浩
“着力推动协同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我们的一致追求。”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说,“协同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也是推进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抓手。高校要与行业结合,与地方结合,与大企业结合,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合作,在满足人民需要中实现自身发展。”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不断集聚校内外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协同创新实践。学校还将争取参与1~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获得3~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实现了由单一具体项目研究向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转变,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邹友峰说。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规划了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综合检测与生态恢复、机电装备与精密制造、绿色新材料、工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深部矿井建设与围岩控制、太极拳文化、应急管理、能源经济与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等12个校校、校所、校企和国际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并作为骨干煤炭高校,参与到了中国“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
此外,学校还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和学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会同河南煤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义煤集团、河南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骨干能源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矿山装备制造企业,郑州煤炭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积极组建“河南煤炭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河南省第一个“一校一园”模式大学科技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该科技园以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坚持“优势互补、强化特色、打造品牌、互惠共赢”发展原则,遵循“持续发展”、“特色园区”理念,以地矿科技产业为主导,充分整合和配置各种资源,构筑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力争将科技园建成为中原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辐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信息融资服务中心、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主要支柱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源、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主要聚集区,为学校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平台。
“科技园计划建设成研发孵化、综合服务、科技产业、商务生活4个关联性分区,最终形成河南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并将根据学校的技术优势、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及入园企业的状况,在矿山机械、矿用材料、矿山信息化、矿山技术开发服务等地矿相关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邹友峰说。
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彰显办学特色。百年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包括院士、教授和工矿企业技术骨干等在内的1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教学机构与平台,成为煤炭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瞄准煤炭行业领域特别是煤炭深度开采出现的安全与技术难题,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等相关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建成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母体,为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质量是核心、灵魂、抓手,是高校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协同创新是提升质量的重要举措。”邹友峰说,“学校将借国家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的机遇,深入实施社会服务支撑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会聚、科研领先、成果丰富的优势,全面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深化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地方的合作,深入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使学校成为高水平决策、咨询和服务基地。此外,还要创造条件,逐步在更广阔的领域扩大合作,包括与国家级研究院(所)、央企、外企以及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交流,在战略互动融合中促进共同发展,‘智’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转型升级,努力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促进国家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