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河南日报》在第5版以《从“天方夜谭”走出的数字航摄仪》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承担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校长邹友峰教授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对该项目功能与意义的介绍。相关内容如下:
从“天方夜谭”走出的数字航摄仪
本报记者 李运海
将4台用于婚丧嫁娶的非专业相机,“捆绑”在一起,变身为可以航空摄影测量的专业相机。10年前,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已大规模应用于国内的航空摄影测量了。
由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承担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是这个项目的第二完成人。谈起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他说:“航空摄影测量是测绘和更新国家基础地形图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在信息化测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航空影像获取是航空摄影测量的首要环节。长期以来,国内数字航空影像获取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数字航摄仪,国外数字航摄仪采用专业量测型相机,不但价格昂贵、检测维修困难,且存在着中小比例尺测图数据冗余大、效率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高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开展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对提升我国测绘技术水平和实现测绘仪器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4台非专业相机“捆绑”到一起,不是简单地把相机绑在一起了事,而是尖端技术的“捆绑”。项目从2003年开始,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辛努力,2007年就实现了技术突破。项目成果共获得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
邹友峰说,测绘用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国之后少数掌握数字航空影像获取技术的国家。所研制的装备价格不及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测绘航空影像获取的主力装备,并使航空摄影测量走向普及化。
2007年5月,国家测绘局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装备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邹友峰说,国外数字航摄仪价格平均为1500万元/台套,而我们研制的装备售价仅400万元/台套。价格低是一大优势,还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只需购置一台本设备就可以满足不同项目影像获取的需要,国外的航摄仪则没有这项功能。另外,拍摄前后,都可对相机参数及时进行检校,以符合我国测绘行业的作业标准,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进口的数字航摄仪需要送到国外检校,周期长、成本高,用户难以承受。
这种相机投产以来,已完成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70万平方公里数字航空影像获取任务,所获取的影像应用在数字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产生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