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青年导报》在第7版以《7位大学生调查节能减排》为题,报道我校学生王宇飞、徐莹莹、张晓久、朱双领、蒋静君、尹亚鹏、陈肖华 7个同学所做社会实践报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报告——河南省青年群体节能减排情况社会调查分析》获全校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相关内容如下:
7位大学生调查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王宇飞
9月25日,一份长达3万字的《节能减排社会实践报告——河南省青年群体节能减排情况社会调查分析》摆在记者案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份社会实践报告获全校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王宇飞、徐莹莹、张晓久、朱双领、蒋静君、尹亚鹏、陈肖华 7个同学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之机,组成了针对河南省青年群体的调查小组,用3个月时间展开了对郑州、信阳、新乡、焦作、南阳等地的调查,问卷参与人数达到1400余人次!
为节能减排尽绵薄之力
节能减排调查小组是由河南理工大学不同学院、不同年级自发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小组由王宇飞任组长。“我们是为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说起自己的小组,王宇飞一脸的自豪。
小组成立之后,2012年新学期伊始,小组就开始了调查活动,分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部分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豫北地区选定焦作、新乡为典型点,豫中地区选定郑州为典型点,豫南则以南阳为典型点。同时,小组成员根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在三路分配了问卷数量,调查中根据青年群体自身的特点,扩大问卷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协调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问卷分配。
558份有效问卷形成3万余字报告
2012年 3月 3日和 4日是调查小组开始第一轮活动的日期。
据小组成员回忆,调查期间正值冷空气入侵河南全境之际,温度只有 0℃左右,许多队员手都冻裂了。但是后来的统计数据却让人为之一振:郑州最快完成 200份问卷,信阳收回问卷 137份,新乡、焦作收回问卷 242份。由于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严格控制废卷率,有效问卷率超过 96%!
小组利用一周的时间整理分析了 558份有效问卷,并在导师的协助下写成了 3万余字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们痛并快乐着”
此次调查活动前后共持续了3个月,屈指算来,总行程达到2000余公里,停留或是路过十几个地级市,到访过50余个单位,实地调查 700余人次。
小组成员蒋静君说,“活动让我得到提高的不仅仅是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我看待社会的视角拓宽了”。
尹亚鹏则兴奋地说:“我已经做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准备了!这真是一份丰收的青春记忆!”
小组成员陈肖华告诉记者 :“我们是痛并快乐着,这次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任何人:我能,我行!”王宇飞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