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科技日报》《中国矿业报》等:井下大型可移动“生命之舟”通过国家综合防护试验
发布人: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2-06-01  打印本文

 

《大公报》:“生命之舟”矿用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外部结构

    2012年5月14日,《科技日报》在第6版头条显著位置以《能保障12名“遇险人员”连续生活110小时  井下大型可移动“生命之舟”通过国家综合防护试验》为题;2012年5月10日,《中国矿业报》在第B6版以《可保障12名“遇险人员”连续生存110小时 校企合作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过试验》为题;2012年5月4日,《大公报》第A8版以《井下「生命之舟」通過國家試驗》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共同研制成功的国内大型、被誉为井下“生命之舟”的矿用12人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顺利通过了国家安标中心的110小时综合防护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相关内容如下:

《科技日报》2012年5月14日第6版头条报道内容如下:

能保障12名“遇险人员”连续生活110小时
井下大型可移动“生命之舟”通过国家综合防护试验 

    本报讯 (徐春浩 记者 乔地)“没想到四五天的舱内封闭生活跟在外面一样,还挺好!”日前,在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性防护试验室门前,12名在可移动硬体救生舱中连续生活了110小时的参试人员,面带微笑走出舱门。至此,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共同研制成功的国内大型、被誉为井下“生命之舟”的矿用12人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顺利通过了国家安标中心的110小时综合防护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个涂有醒目橘白救生色彩的救生舱系统,内有十几平方米,设有一条供人进出的通道,两边各有一排座位可供12人乘坐,座位底下是水和食物储存箱,顶部安有照明灯并配有供氧设备。据了解,该救生舱是一种专门为煤矿井下避险设计的全新高科技救生设施,由舱体结构、生命保障系统、测控与通讯系统等三部分组成。舱体配有滑靴和轮对,方便移动和入位停放;强大的生命维持系统,可清除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舱内配备的先进电子监测通讯系统可方便的引导外界救援。舱内备有充足的食物、水及氧气供应设备,可保证舱内12名人员至少维持生存96小时以上。该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火灾及冒顶等紧急事故时,为井下矿工获得逃生机会提供的避险设施,能有效抵御二次爆炸冲击,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高温烟气等,既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了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维生空间,又为应急救援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该救生舱自2011年9月问世以来,先后进行了大小数十项试验,包括4小时、6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真人试验,充分验证了产品的理论设计和制造水平,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本次110小时真人试验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救生舱最新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在国家安标中心专家的现场监督下,圆满完成了综合性防护试验。下一步,该救生舱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此外,校企双方还将研发18人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并准备形成12人、16人、18人等系列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舱内的条件也将更加完善、舒适。该矿用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秉承“集顶尖科技与方寸,载宝贵生命与方舟”的设计理念,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并为我国矿山及井下安全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矿业报》2012年5月10日第B6版报道内容如下:

可保障12名“遇险人员”连续生存110小时
校企合作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过试验

  本报讯 “没想到四五天的舱内封闭生活跟在外面一样,还挺好!”日前,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性防护试验室门前,12名在可移动硬体救生舱中连续生存了110小时的参试人员,面带微笑地走出了舱门。
  至此,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共同研制成功的国内大型、被誉为井下“生命方舟”的矿用12人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顺利通过了国家安标中心的110小时综合防护试验。 
  来到这个“诺亚方舟”面前,记者看到,涂有醒目救生色彩的救生舱系统内部面积达十几平方米,设有一条供人进出的通道,两边座位可供12人乘坐,座位底下是存放水和食物的储存箱,顶部安有照明灯并配有供氧设备。
  据了解,该救生舱是一种专门为煤矿井下避险设计的全新高科技救生设施,由舱体结构、生命保障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等3个部分组成。舱体配有滑靴和轮对,以方便移动和入位停放;强大的生命维持系统,可清除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舱内配备的先进电子监测通信系统可方便地引导外界救援。舱内备有充足的食物、水及氧气供应设备,可保证舱内12名人员至少维持生存96小时以上。
  该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火灾及冒顶等紧急事故时,为矿工获得逃生机会提供的避险设施,能有效抵御二次爆炸冲击,隔绝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烟气等,既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了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生存空间,又为应急救援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据介绍,该救生舱自2011年9月问世以来,相继在太原中部博览会、北京国际采矿技术展览会亮相,受到广大用户和有关专家的好评,并先后进行了包括4小时、6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真人试验数十项。在本次110小时真人试验中,参试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救生舱最新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在国家安标中心专家的现场监督下,圆满完成了综合性防护试验。下一步,救生舱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要。
  据悉,校企双方还将共同研发18人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并形成12人、16人、18人等系列产品。□(徐春浩)

《大公报》2012年5月4日第A8版报道内容如下:

井下「生命之舟」通過國家試驗

    【本報記者楚長城、通訊員徐春浩鄭州三日電】名為「生命之舟」的礦用12人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日前通過國家安標中心的110小時綜合防護試驗。該礦用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有望填補國內空白,並為中國礦山及井下安全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該救生艙是由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山西煤礦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校企合作」共同研製,艙身外部塗有醒目橘白救生色彩,內有十幾平方米,設有一條供人進出的通道,兩邊各有一排座位可供12人乘坐,座位底下是水和食物儲存箱,頂部安有照明燈並配有供氧設備。
據了解,該救生艙是一種專門為煤礦井下避險設計的全新高科技救生設施,由艙體結構、生命保障系統、測控與通訊系統等三部分組成。艙體配有滑靴和輪對,方便移動和入位停放;強大的生命維持系統,可清除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事故發生時所產生的甲烷等有毒有害氣體,通過艙內配備的先進電子監測通訊系統可方便的引導外界救援。艙內備有充足的食物、水及氧氣供應設備,可保證艙內12名人員至少維持生存96小時以上。
    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救生艙是在井下發生煤塵爆炸、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火災及冒頂等緊急事故時,為井下礦工獲得逃生機會提供的避險設施,能有效抵禦二次爆炸衝擊,隔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高溫煙氣等,既為井下被困人員提供了穩定可靠、保障齊全的維生空間,又為應急救援創造了條件、贏得了時間。
    該救生艙自2011年9月問世以來,相繼在太原中部博覽會、北京國際採礦技術展覽會亮相,以其博採眾長、匠心獨運的顯著優勢受到廣大用戶和有關專家的好評,先後進行了大小數十項試驗,包括4小時、6小時、24小時、48小時的真人試驗,充分驗證了產品的理論設計和製造水平,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在本次110小時真人試驗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救生艙最新標準規定的試驗條件,在國家安標中心專家的現場監督下,圓滿完成了綜合性防護試驗。
    下一步,該救生艙將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以滿足市場需要。此外,雙方還將研發18人可移動式硬體救生艙,並準備形成12人、16人、18人等系列產品。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艙內的條件也將更加完善、舒適。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