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河南日报》在第3版以《治住瓦斯的“坏脾气”》为题,报道我校专家学者揭秘瓦斯、征服瓦斯的科研之路。相关内容如下:
治住瓦斯的“坏脾气”
□本报记者 胡延征 尹江勇 李建华
像一条等待机会的毒蛇,煤矿瓦斯“蛰伏”在地下煤层深处。一旦条件突变,瓦斯就会裹挟着成千上百吨的煤块,从煤层中瞬间喷涌而出,令人无路可逃。
“这种地质灾害叫做煤与瓦斯突出,遭遇明火就会演变为瓦斯爆炸。”河南理工大学的省特聘教授魏建平说,“我们要干的就是探寻瓦斯藏匿的踪迹,发现它、治理它。”
作为省部共建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专职副主任,魏建平已经与瓦斯打了20年的交道。从实验室成立的那天起,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教授为带头人的这个研究团队,就踏上了揭秘瓦斯、征服瓦斯的科研之路。
简单说来,瓦斯与地质构造有什么联系,怎样治理瓦斯最有效,这些问题是实验室研究的“重头戏”。而与瓦斯这种主要成分为甲烷,会让人眩晕窒息、会燃烧爆炸的气体天天在一起,注定是一个危险的行当。“每次采集样本,我们都要深入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矿井,”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矿上的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省特聘教授刘明举说,“煤矿就是我们最大的实验场。”
11月7日,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分项实验室,记者见到几十个封装样本的金属密封罐,这些样本就是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大煤炭主产区采来的。“通过测量样本的气体成分、瓦斯含量等数据,我们将判断样本所在矿井是否属于瓦斯突出易发区域。”一名实验人员说。
“有了这张图,我们就能准确定位那些容易‘发怒’的高瓦斯矿井,从而在煤矿开采及瓦斯治理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实验室研究人员张小兵博士说。
找到了“易怒”的矿井,还得帮它们“消消气”,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瓦斯灾害事故的危险性,这也是“瓦斯治理”的意义所在。为此,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想出了各种新奇的办法。比如,他们发明了多种新型钻头,专门用于对特殊煤层打孔抽放瓦斯,这些钻头不仅打钻效率高,还能有效避免因钻杆过热导致瓦斯爆炸;他们还尝试把水或者二氧化碳以适当的方法“灌”进煤层,从而实现把瓦斯“挤”出的目的。
瓦斯不只有可怕的一面,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煤层气”,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发电、民用等,是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何让瓦斯发挥“好”作用,实验室研究出的不少技术和装备已经派上了大用场。
“就在前不久,我们身边的九里山矿刚刚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又夺走了十几条人命,这让我们很痛心。”对张铁岗院士及他的团队来说,与煤矿瓦斯的“斗智斗勇”还远远没有结束,制服瓦斯并造福人类的“大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