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新农村商报》(第5385期)在第C8版以《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落户河南理工大学》为题,报道我校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相关内容如下:
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落户河南理工大学
□李俊超 徐春浩
本报讯 6月24日,“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正式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瑞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张亚伟,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喜成,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亚洲共同为该中心揭牌。
王喜成宣读了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关于在河南理工大学设立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的文件。文件指出,研究基地建立后,要切实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重点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巩固提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搞好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充分发挥研究基地“桥头堡”与“孵化器”的作用,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整合法学、高等教育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下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原文化建设研究所、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所3个二级机构,目前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者31人。近三年来,中心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纵向科研经费6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6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爱精神、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大学文化等方向产出了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一支新生力量。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落户河南理工大学,标志着学校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承载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光荣使命。学校将按照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要求,以服务社会、促进理论创新为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凝炼研究方向;采取培养、引进并重和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汇聚人才队伍,优化以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青年博士为主的学术梯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特色,力争形成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在特色方向的研究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以地矿工科为特色的大学,从2003年明确提出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地矿办学定位的同时,逐步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多科性大学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进步较快,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实力、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