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网以《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举行》为题;7月5日,《焦作日报》在第2版以《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为题;6月24日,河南日报焦作视窗以《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为题,报道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网2011年6月25日报道内容如下:
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举行
6月24日,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高校的32位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精彩学术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瑞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张亚伟,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喜成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深入推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上午,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瑞森、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耀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潜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壮海等5位专家教授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综述与创新研究”、“爱国主义研究的若干问题”、“大学与文化的传承创新”等几个方面作了见解独到的发言,从不同视角就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各自新的理论思考。下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树荫,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石云霞,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宏波,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玉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兰英,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王永和,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等专家教授围绕“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这一时代命题,就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急迫、深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更好地传承创新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共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这次研讨会是教育部社科中心在建党90周年前夕组织召开的一次带有指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学术研讨活动,同时也是近一个时期河南高校承办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提出了一系列饱含智慧、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繁荣大学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和谐校园的灵魂。这次“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新形势下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学校将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进程,为把总书记“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史上的河南理工大学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作出过特殊贡献,培养出6名两院院士;今天的河南理工大学占地面积4000余亩,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专任教师1700余名,在校生规模36000人;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覆盖七大学科门类;有9个省一级重点学科、37个省二级重点学科,27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5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2010年度科研经费2.3亿元,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陆相痕迹学、直线电机、煤的除硫技术、超硬材料和应急管理等学科领域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地位。学校地矿特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近三年承担了一批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产出了一批特色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跻身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行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和学科队伍,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校园文化与多学科大学建设乃至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记者 常城 通讯员 徐春浩)
《焦作日报》2011年7月5日第2版报道内容如下:
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
本报讯(记者 孙军)近日,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瑞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张亚伟,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校长邹友峰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高校的32位著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重大问题进行交流,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繁荣大学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河南日报焦作视窗2011年6月24日报道内容如下:
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
视窗讯 6月24日,教育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高校的32位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了精彩学术报告。
上午,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瑞森、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耀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潜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壮海等5位专家教授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综述与创新研究”、“爱国主义研究的若干问题”、“大学与文化的传承创新”等几个方面作了见解独到的发言,从不同视角就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各自新的理论思考。下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树荫,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石云霞,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宏波,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玉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兰英,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王永和,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等专家教授围绕“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这一时代命题,就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急迫、深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更好地传承创新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共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这次研讨会是教育部社科中心在建党90周年前夕组织召开的一次带有指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学术研讨活动,同时也是近一个时期河南高校承办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提出了一系列饱含智慧、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繁荣大学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少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和谐校园的灵魂。这次“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新形势下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学校将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进程,为把总书记“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的贡献。(徐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