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旬刊:邵明双(后排左五)和同事们在一起
2011年1月中旬,《教育》旬刊以《阳光教授”的守望——记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邵明双教授》为题并配发图片;2011年1月11日,《焦作日报》在第6版以《在笑对癌魔中守望爱心和责任——记河南理工大学教授邵明双》为题;2010年12月28日,大公网以《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们身边的“三平教师”,体育学院正处级调研员邵明双35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教育》旬刊2011年1月中旬的报道内容如下:
“阳光教授”的守望
——记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邵明双教授
■徐春浩
他,笑对多种病痛的折磨,把最美丽的人生答卷书写在钟爱的教育事业上,被同事们称为“新时代的焦裕禄”和“阳光教授”。
他,用“大爱”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教育学生,在平凡中积累卓越,在淡泊中丰富人生,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和“最让人信赖的好导师”。
他,在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主持的教研项目2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教材2部,发表体育核心论文10余篇,被誉为“开在太行山下的体育奇葩”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守望者”。
他,就是以实践行动阐释“三平精神”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邵明双教授,一位在平凡中用真情编织希望的彩虹、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爱心与责任的人。
感受生命的重量
“年轻时总感觉身体倍儿棒,什么都不在乎。”邵明双回忆说,“那是2001年11月,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开始没在意,后来在家人和好友们的催逼下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却患上了直肠癌,最终切除了直肠。”说起生病的事,邵明双乐观地一笑,仿佛苦痛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似的。
在直肠切除手术后的化疗期间,毒性药水副作用刺激得邵明双的血管壁像“蚯蚓”一样,身体尚未恢复,他便不顾病体的疼痛,冒着再次复发的危险开始上课了。体育课上,他照样给学生亲自示范“三级跳”,投铅球、实心球,排球的扣球……
不幸总是“如影随形”,三年后的2004年11月,邵明双在带队去新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足球比赛”归来途中感觉呼吸困难,来到河南理工大学校医院进行透视,发现右肺长上了一个“鸡蛋”般大的肿瘤。转到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做全身检查,才知又患了肺癌。后到北京301医院进行复查,当有经验的老大夫向他要第一次手术后近三年的病历,而邵明双仅有一张“胸片”时,那位老军医心疼得狠狠“批评”道:“你不能不关爱自己的生命啊。”邵明双自知“理亏”,没敢吭声,后请来专家为他做了右肺第三页切除手术。术前当校领导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噙着眼泪内疚地对校长说:“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我躺到了病床上,不能很好地为学校出力,实在不好意思。”
然而,病魔还是不肯放过他。不久,邵明双又被检查出患上了胆结石,胆功能遭受极大损伤,全身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破坏。当时正值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邵明双带领全院教职工日夜加班整理资料,积极“备考”。在化疗的半年内,每月要连续做6天化疗,隔22天再做第二次。然而即使躺在病床上做化疗时,他也从不忘自己的责任,怕给工作造成一点儿损失。作为河南理工大学体育系(体育学院的前身)当时的书记、主任,他一再叮咛时任体育系副书记、副主任的马明教授说:“我要是倒下了,你们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啊,关键时刻,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全国教育评估专家组在评估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水平时,特别对邵明双带领下的体育学院(当时的体育部)进行了表扬,其教案详细、资料完整程度和计算机管理水平令评估专家们叹服。
病魔没能使邵明双放弃对事业的挚爱与追求,无论病情怎样发展,他都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邵明双总是把生命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去考量,从手术台上下来,他便又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所到之处,他的欢声笑语依然是学生们的“心灵驿站”。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这是邵明双常说的一句话。执教35年来,他总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心系学生、情牵教育。在学生眼中,他既是“严师”与“慈父”,又是大家钦佩的“钢铁战士”和“拼命三郎”。
从走上教坛的那刻起,春泥护花、诲人不倦便成了邵明双矢志不渝的追求。30多年来,他总是早出晚归,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水平,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这所美丽的校园。
1975年,邵明双刚来到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任教不久。那年9月,天气酷热难耐,恰逢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在该校召开,为给运动员们解渴,在炎炎烈日下,他每天从学校锅炉房打来两大桶白开水,不辞辛苦地挑着走1公里多的路程送到学生身边。
由于当时办学条件较差,用炉渣铺成的学校操场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都会刮起猛烈的“沙尘暴”,为防止飞扬的尘土被同学们吸入肺中,影响身体健康,邵明双都会在上课之前拉来水管洒水。“洒水这件事他一直干了几十年,年年如此、天天如此,直到新体育场建成,他总是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一位与他共事20多年的同事感叹道,“当时他还经常带领学生上早操,每次他都先跑到两三公里外等候学生签到,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他都从未间断过。”
“他经常说学生训练压力大、运动消耗大,如果吃不饱,营养不良,体力就达不到。刚来任教的时候,他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那时很多学生都很贫困,生活质量低,体力跟不上,影响训练水平,他就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学生,给学生买衣物、买吃的,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杨黎明说。在1985年任学校体育教练时,他发现学生毛文正的家庭相当贫困,生活质量低,体力跟不上,邵明双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给他。在邵明双的资助下,毛文正顺利完成了学业,后来还做了新乡卫辉市的体育局局长,房管局副局长、副书记。
邵明双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看成学生的老师,课下就把自己看成服务学生的普通人、维修工。学生8点上课,他7点就提前到场,打扫场地,亲手在训练场上划线。当学生们来到操场时,他一个人早就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冬天下雪,为不影响学生上课,他总及时清扫操场上的积雪,这样,雪一停,学生就可以正常上课了。
对待学生,邵明双非常严格。学生的论文,他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认真把关、仔细修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学校要求教师每星期找学生辅导三次,他总能随时给予辅导,对于论文的研究方向、材料论证都要一一指点。
作为一名教师,邵明双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甚至胜过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常说:“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打开邵明双的手机,有许多学生发来的短信:“老师,您最近好吗?”“老师,祝您身体健康!”……然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他们敬爱的邵老师在经历了一次次大手术之后,身体早已透支。即使这样,邵明双依然舍不得离开训练场、离开他的学生。“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我的学生,在他们中间我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邵明双说。
“他呀,只不过是不让人看到他的痛苦罢了。”谈起邵明双,妻子刘凤莲既心疼又无奈,“在他心中,学生最重要,跟学生们在一起时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在谈到爱人和女儿时,邵明双非常愧疚。他说,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人关爱很少,一直以来都是爱人承受着整个家庭的重担,但爱人对自己从未有过怨言,反而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支持自己的工作。
邵明双没有把病魔的肆虐当作遍地荆棘的生命苦旅,而是当作了铺满鲜花的希望之路,在跋涉中寻找人生的价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正是他行动的标杆。
“他为我们带出了一个好班子”
“邵明双的心里只有别人,从来没有他自己,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为我们带出了一个好班子!”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院长马明感慨地说,“他对工作标准高,对自己要求严,从没有什么节假日,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也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什么荣誉都让给别人。多次为学校出差,他差旅费都没报过,吃饭都是自己出钱,出差补助也从未拿过。他总想方设法把挤出的钱用到学校体育事业建设上。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我们班子成员也都廉洁自律,每天自觉坚持早来晚走的好习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为学校着想,我们会把他的‘接力棒’一届届传承下去。他淡泊名利、不图索取,自信乐观、坚毅刚强的精神也一定会作为我们学院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保存下来。”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邵明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为人师表,赢得了教职员工们的普遍认可。他的不懈努力,为学校体育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民健身特殊贡献奖”,河南理工大学获得“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工作一类学校”,并获“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推广奖”。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被焦作市政府授予集体嘉奖,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获得教育部批准,学校“华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河南理工大学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此外,该校还多次被授予“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等殊荣。
“把能力教给学生、把放心留给家长、把人才交给社会”,邵明双实现了自己走上教坛时的人生诺言。现如今,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国家体育事业中的栋梁之才,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还有一些学生成了为母校事业而奋斗中的一员,他们正在为国家的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5个春夏秋冬,数次重病,现为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正处级调研员的邵明双依然坚持听课、评课,完成教学督导任务,继续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献上自己的光和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太行之阳,黄河之东,郁郁葱葱的河南理工大学校园里,邵明双在见证这所百年名校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中注入了“钢铁”的分子。
《焦作日报》2011年1月11日第6版的报道内容如下:
在笑对癌魔中守望爱心和责任
——记河南理工大学教授邵明双
本报记者 李 涛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他,笑对直肠癌、肺癌、胆结石等多种病痛的折磨,把最美丽的人生答卷书写在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被同事们称为“新时代的焦裕禄”和“阳光教授”。
他,用大爱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教育学生,在平凡中积累卓越,在淡泊中丰富人生,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和“最让人信赖的好导师”。
他,在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主持的教研项目2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教材2部,发表体育论文10余篇,被誉为“开在太行山下的体育奇葩”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守望者”。
他,就是以实际行动阐释“三平精神”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邵明双教授,用真情编织希望的彩虹、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爱心与责任的人。
在病痛的折磨中感受生命的重量
“年轻时总感觉身体很棒,什么都不在乎。”邵明双回忆说,“那是2001年11月,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在家人的催逼下到医院进行了检查,没想到却患上了直肠癌,最终切除了直肠。”身体尚未恢复,他便不顾病体的疼痛,冒着再次复发的危险开始上课了。在体育课上,他照样给学生示范三级跳、投铅球,还有排球的扣球……
不幸总是如影随形,2004年11月,邵明双带队去新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足球比赛,归来途中感觉呼吸困难,一检查才知又患了肺癌,他又做了右肺第三页切除手术。病魔没能使邵明双放弃对事业的挚爱与追求,无论病情怎样发展,他都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邵明双总是把生命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去考量,从手术台上下来,便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所到之处,他的欢声笑语依然是学生们的“心灵驿站”。
“每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
“每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这是邵明双常说的一句话。执教35年来,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心系学生、情牵教育。在学生眼中,他既是严师与慈父,又是大家钦佩的“钢铁战士”和“拼命三郎”。
从走上教坛的那刻起,春泥护花、诲人不倦便成了邵明双矢志不渝的追求。35年来,他总是早出晚归,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水平,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这所美丽的校园。1975年9月,邵明双刚来到河南理工大学任教不久,恰逢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在该校召开。为给运动员们解渴,在炎炎烈日下,他每天从学校锅炉房打来两大桶白开水,不辞辛苦地挑着走1公里多的路程送到学生身边。由于当时办学条件较差,用炉渣铺成的学校操场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都会刮起猛烈的“沙尘暴”。为防止飞扬的尘土被同学们吸入肺中,邵明双总是在上课之前拉来水管洒水。“洒水这件事他一直干了几十年,直到新体育场建成。”一位与他共事20多年的同事感叹道。
“刚来任教的时候,他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那时很多学生都很贫困,生活质量低,体力跟不上,影响训练水平,他就拿出一大部分工资资助学生,给学生买衣穿、买吃的,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杨黎明说。
邵明双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看成学生的老师,课下把自己看成服务学生的普通人、维修工。学生8时上课,他7时就赶到学校,打扫卫生,在训练场上划线。当学生们来到操场时,他一个人早就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作为一名教师,邵明双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甚至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他常说:“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邵明双在经历了一次次大手术后,身体早已透支。即使这样,他依然舍不得离开训练场、离开他的学生。“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我的学生,在他们中间我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邵明双说。
邵明双没有把病魔的肆虐当做遍地荆棘的生命苦旅,而是当做了铺满鲜花的希望之路,在跋涉中寻找人生的价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正是他行动的标杆。
“他为我们带出了一个好班子”
“邵明双的心里只有别人,从来没有他自己,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为我们带出了一个好班子。”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院长马明感慨地说,“他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严,从没有节假日,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也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什么荣誉都让给别人。他多次为学校出差,可差旅费从没报过,出差补助从未拿过。他总是想方设法把挤出的钱用到学校体育事业上。”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邵明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为人师表,赢得了教职工们的普遍认可。他的不懈努力,为体育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特殊贡献奖,河南理工大学获得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工作一类学校称号,并获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推广奖。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被焦作市政府授予集体嘉奖,河南理工大学华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河南理工大学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以来,河南理工大学荷球队在全国荷球比赛中共获得了2次冠军、4次亚军。2010年,在第八届亚洲、大洋洲荷球锦标赛上,河南理工大学荷球队代表中国参赛并获亚军,这也是中国荷球队迄今为止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把能力教给学生、把放心留给家长、把人才交给社会”,邵明双实现了自己走上教坛时的人生诺言。现如今,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国家体育事业中的栋梁之才。
大公网2010年12月28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
12月20日,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20多年,现任卫辉市房管局副局长、副书记的毛文正,又一次专程来到母校看望自己的恩师。“上学期间家里穷,邵老师经常资助我、照顾我。1986年春节前,邵老师把自己作为体育教练一年的补助全给了我,那时的30元可是一笔‘巨款’啊。”谈及邵老师,毛文正眼含泪花。
毛文正口中的邵老师,就是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正处级调研员的邵明双。在河南理工大学,邵明双可是个名人。虽然经受着直肠癌、肺癌、胆结石等多种病痛的折磨,但所到之处,他的欢声笑语依然是学生们的“心灵驿站”,大家亲切地称他“新时代的焦裕禄”和“阳光教授”。他用“大爱”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教育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和“最让人信赖的好导师”。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这是邵明双常说的一句话。在学生眼中,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更是大家钦佩的“钢铁战士”和“拼命三郎”。
1975年,邵明双刚来到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任教。那年9月,天气酷热难耐,恰逢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在该院召开。为给运动员解渴,他每天从学校锅炉房打来两大桶白开水,挑着走1公里多的路程送到参赛选手身边。
当时办学条件较差,用炉渣铺成的操场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都会刮起猛烈的“沙尘暴”。为防止飞扬的尘土被同学们吸入肺中,邵明双会在上课之前拉来水管洒水。“这水,邵老师一洒就是几十年,直到新体育场建成。”一位与他共事20多年的同事感叹道,“当时他还经常带领学生上早操,每次他都先跑到两三公里外等候学生签到,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他经常说学生训练压力大、运动消耗大,如果吃不饱,营养不良,体力就达不到。刚来任教的时候,他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那时很多学生都很贫困,他就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学生,给学生买衣物、买吃的。”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杨黎明说。
邵明双上课的时候是老师,课下就成了服务学生的普通人、维修工。学生8点上课,他7点就提前到场,打扫场地,亲手在训练场上划线。当学生们来到操场时,他早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冬天下雪,为不影响学生上课,他总及时清扫操场上的积雪。这样,雪一停,学生就可以在操场运动了。
邵明双爱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我喜欢我的学生,在他们中间我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儿。”邵明双说。“老师,您最近好吗?”“老师,祝您身体健康!”许多学生经常发来这样的短信。然而,学生们并不知道,邵老师在经历了一次次大手术之后,身体早已透支。即使这样,邵明双依然舍不得离开训练场、离开他的学生。
“他呀,只不过是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痛苦罢了。”谈起邵明双,妻子刘凤莲既心疼又无奈,“在他心中,学生最重要,跟学生们在一起时是他最快乐的时光。”谈及妻子和女儿,邵明双非常愧疚。他说,平时工作忙,对家人关爱很少,但爱人从未怨言,反而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
“邵明双为我们带出了一个好班子!”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院长马明感慨地说,“他对工作高标准,对自己严要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会把他的‘接力棒’一届届传承下去。”
邵明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为人师表,赢得了教职员工的普遍认可。他主持的教研项目2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教材2部,被誉为“开在太行山下的体育奇葩”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守望者”。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赢得了一个有一个荣誉: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特殊贡献奖”。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华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此外,河南理工大学还多次获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等殊荣。
“把能力教给学生、把放心留给家长、把人才交给社会”,邵明双实现了自己走上教坛时的人生诺言。如今,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国家体育事业中的栋梁之才,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还有一些学生成为母校的教职工,他们正在为国家的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十五个春夏秋冬,三十五载风雨沧桑。数次重病,邵明双依然坚持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督导,继续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献上自己的光和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本报记者楚长城、通讯员徐春浩郑州二十八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