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河南教育》:撑起煤矿生产安全的“保护伞”——河南省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侧记
发布人: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12-22  打印本文

    11月中旬,《河南教育》以《撑起煤矿生产安全的“保护伞”——河南省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侧记》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校“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相关内容如下:   

                          撑起煤矿生产安全的“保护伞”  
                    ——河南省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侧记   
                              □特约记者  徐春浩   

    “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完成了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议为优秀。”日前,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召开我省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结题验收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该团队进行了验收评审。  
    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创新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建良教授代表团队所作的总结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质询和评议。专家组表示,“瓦斯预测与治理” 教育部创新团队针对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瓦斯地质与瓦斯预测、瓦斯灾害防治、瓦斯抽采与利用、瓦斯危险源辨识与抢险救援4个方向开展研究,在瓦斯预测与治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上实现突出进展,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作为站在呵护煤矿生产安全最前沿阵地的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一直把保障煤炭生产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长期致力于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完善了瓦斯地质理论体系,使煤矿生产安全有了自己的“保护神”;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为打好瓦斯治理“歼灭战”提供了准确的“作战地图”;提出“构造煤”理论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给瓦斯预测、预警、防治提供了准确的“信号灯”;建立瓦斯抽采开发系统,研发井下防灭火关键技术等,给井下生产安全装上了“安全阀”,使煤矿事故“元凶”变脸成“新能源”……这一系列创新与突破,为打造“平安矿山”,撑起国家能源安全“保护伞”,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缚瓦斯“恶魔”  致力破解瓦斯治理难题  

    “从事煤矿生产安全研究,总觉得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怀着对煤矿安全生产事业的责任,发誓要设法攻克难关,破解瓦斯灾害这道世界难题的创新团队成员们,不顾生命危险,年复一年深入几百米、上千米的矿井观测、勘查、分析、研究,在国家开展的降服瓦斯恶魔的战斗中,始终担当着旗手和技术中坚。  
    成功的蓓蕾在团队成员们智慧的汗水浇灌下次第绽放。在瓦斯地质与瓦斯预测领域,完善了瓦斯地质理论体系、提出了构造煤的形成机制和煤与瓦斯突出煤体、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研究方法;在瓦斯灾害防治领域,研制成功了突出煤层水力挤出快速消突技术及装备,探索出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规律、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及分布规律;在瓦斯抽采与利用方面,建立了瓦斯抽采基础理论,开发了一系列煤层气地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煤矿井下商品浓度瓦斯产出关键技术及装备;在瓦斯危险源辨识与抢险救援方面,发现了一般空气区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建立了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这为进一步开展瓦斯预测与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着解决煤矿瓦斯爆炸找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团队以自己卓绝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托起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希望,其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形成瓦斯地质编图国家标准,编制的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成为国务院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优秀推广成果。  

                       济矿工生命  搭就煤矿生产“平安天梯”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瓦斯灾害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铁岗院士说。为搭就煤矿生产“平安天梯”,擎起国家煤炭生产安全之重,团队在不断取得理论突破的同时,十分注重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  
    “瓦斯存在于采矿活动始终,既有静态特征,更具有动态特征。瓦斯、煤与矿工‘同处一室’的现状及工人身处‘与魔共舞’的险境十分令人担忧。”张铁岗院士说,“但如果增加科研支撑力量,使煤炭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则可使瓦斯从矿难祸首、污染源头而变害为利、变废为宝。”自张铁岗院士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矿井瓦斯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在平煤集团等全国16个局、矿推广应用以来,重大安全事故显著下降,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在瓦斯防治领域,创新团队成员王兆丰教授以其执着的“钉子精神”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的团队创建的矿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使我国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其成果被收入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在阳泉、焦作、淮南等10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他的团队相继提出水力挤出快速掘进新方法,使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月掘进速度提高1倍以上,已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陕西等省12个矿区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瓦斯突出死亡率,创直接经济效益3亿多元;创立的地面钻孔取芯过程煤芯瓦斯漏失量测试方法和研发的装备,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显著提高了深部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准确率;提出“钻墙”布孔边掘边抽瓦斯新方法,使厚煤层边掘边抽瓦斯率提高1倍以上,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所用矿区高瓦斯厚煤层长距离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难题,并已在山西、陕西等4个矿区推广应用。  
    创新团队成员刘明举教授针对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重、特大瓦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以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和瓦斯爆炸等煤矿含瓦斯煤岩动力灾害为研究重点,在煤矿瓦斯重大灾害区域预测技术、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防治技术、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并在全国20多个矿区(井)推广应用。余明高教授发明的含添加剂细水雾灭火技术和研制出的灭火系统装备,实现了爆炸灭火技术的重大创新;研制的“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技术与装备”,在全国10余个矿区应用,能使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约300万m3低浓度瓦斯得到利用,减少了大量的瓦斯气体排放,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孙玉宁教授在突出煤层钻进技术方面提出“钻穴”新认识,发明了“突出煤层扒孔降温钻具及其钻进方法”,使突出煤层的钻孔深度提高40%~70%;在瓦斯抽采封孔技术方面,发明“囊袋式注浆封孔装置与封孔方法”,使井下煤层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突出煤层钻进和消突方面,研制成功“近顶跨时段分步骤钻进法”和“钻割一体化消突装备”等,对改变“突出煤层为煤层气开发禁区”的认识、提高瓦斯井下抽采和煤层气地面开发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62.1%和65.2%,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这是党和政府、煤炭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的结果,其中也饱含了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的辛勤、汗水与卓越奉献。  
    当前,团队成员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告诫和温家宝总理“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加快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切实担负起呵护矿工生命和煤矿生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