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新华网以《校园里的“低碳生活日记”制度》为题;3月15日,《中国煤炭报》在第6版以《大学校园刮起“低碳”风》为题;6月24日,河南广播电台以《郭庚茂:绿色环保 倡导低碳生活》为题;6月1日,《恩施日报》以《让“低碳生活”成为习惯》为题,报道我校测绘学院积极实施“低碳生活日记”制度,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校园的创新举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校媒网、新疆日报网、河南新闻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新华网2010年6月17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校园里的“低碳生活日记”制度
新华网郑州6月17日电(郭久辉、徐春浩)为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校园,督促师生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的良好习惯,从2010年6月起,河南理工大学开始实施“低碳生活日记”制度,以让低碳理念更加深入到师生的实际生活之中。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首先在全院学生中实施了“低碳生活日记”制度。学生们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节水、节电、节材、节耗为重点,开展“低碳生活”的实际行动并做好记录,以树立起师生以“低碳、节约”为荣的生活理念。
“我们一直在抱怨温室效应是由大型工厂造成的,殊不知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制造垃圾的过程。”测绘学院2007级学生韩岭彩在自己的“低碳生活日记”中写道,“平时少吃一点肉,少玩一点电脑,少看一点电视,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大功效。”韩岭彩为检测自己“低碳行动”的实际效果,她用两天时间做了一个“小实验”:第一天,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作息;第二天,按照“低碳生活”标准作息。计算之后,她大吃一惊,实行“低碳生活”,自己每天减排4.872公斤二氧化碳。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节约1升汽油=减排2.36千克二氧化碳,节约1千克粮食(水稻)=减排0.94千克二氧化碳,”韩岭彩感受颇深,每人每天减少1公斤碳排放。看似微不足道。倘若人们都能如此,全世界每天则可减排60亿公斤。
自“低碳生活日记”制度实施以来,许多师生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来代替以前的生活方式。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尽量少用餐巾纸、纸杯,打印纸双面用;使用环保袋、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低碳生活'日记制度,旨在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意识,推行`低碳'实践,培养节能降耗的习惯,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并从学校辐射到社会。”该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国臣说。
《中国煤炭报》2010年3月15日第6版的报道内容如下:
大学校园刮起“低碳”风
“随手关灯、关机、关水龙头,做到人离灯灭,人走水停,杜绝灯长明、水长流;尽量少用餐巾纸、纸杯,打印纸双面用;少发宣传单,多采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书信来往;使用环保袋、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河南理工大学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校园”活动以来,这些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正成为该校近4万名师生的自觉行动。
连日来,河南理工大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节水、节电、节材、节耗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以“低碳、节约”为荣的生活理念。该校使用电子显示屏发布公告、通知,利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无纸化”办公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前,为“减纸救树”减少纸质的使用,该校大学生利用旧挂历、植物叶、废旧布块和吸管等原材料,精心制作了别具新意的环保纪念卡,送给家长和亲朋好友进行“环保传情”,向大家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
最近,该校测绘学院2007级学生韩岭彩用两天时间做了一个“小实验”,第一天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作息,第二天则按照“低碳生活”的标准作息,然后按照排碳计算公式一计算,吓了一跳,实行“低碳生活”后自己每天减少排放4.872公斤的二氧化碳,超过原来每天排放量的一半。“我们一直在抱怨温室效应是由大型工厂造成的,殊不知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制造垃圾的过程。原来平时少吃一点肉,少玩一点电脑,少看点电视等小行为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有大的功效。”这是她“低碳生活日记”中的感触。
如今,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时尚环保的“低碳生活”正日益受到该校众多师生的推崇。(徐春浩)
河南广播电台2010年6月24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郭庚茂:绿色环保 倡导低碳生活
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关注“绿色环保,倡导低碳生活”。
主持人:也欢迎大家能够参与节目互动,打电话、发短信过来,谈一谈您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和我们一起来关注节能减排,关注地球健康,节能攻坚需要我们大伙共同的行动。
主持人:说到节能减排是和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每个集体息息相关的,大到工矿企业、小到每个人的习惯,不经意间随手的动作可能都会影响到节能减排,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主持人:是的,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低碳生活日记,是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的一个学生写的,我们在此选了几段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主持人:她里面就写到,他说我们一直在抱怨温室效应是由大型工厂造成的,其实我们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制造垃圾的过程,平时少吃一点肉、少玩一点电脑、少看一点电视,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是大有功效的。说到少吃一点肉,我们周围就有朋友特别爱吃肉,吃饭的时候没有肉吃不下去饭,在这儿我们也想告诉这些喜欢吃肉的朋友,您少吃一点肉,不仅能够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有功效,而且还能够使身体健康。
主持人:刚才宋雨所提到的写日记的作者叫做韩岭彩,她用两天的时间做的一个小实验,第一天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作息,第二天按照她刚才所提到的少吃一点肉、少玩一点电脑、少看一点电视等等,这些低碳生活的标准来作息。计算之后结果是大吃一惊,低碳生活自己每天就减排了4.8公斤的二氧化碳。
主持人: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这位河南理工大学的小韩一样,能够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尽量的少用餐巾纸、纸杯,或者在办公室打印的时候把打印纸双面使用。出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自己带着环保袋,在空调房间的时候把空调的温度调得稍微高一些。吃饭的时候不要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自己带着自己的餐具。我们算一笔大账,每人每天减少四公斤的碳排放,这样看着还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全世界每天就可以减排240亿公斤。
主持人:240亿公斤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而且是每天减排的量。其实就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够给地球带来很大的变化。刚才宋雨所提到的环保购物袋,我们都深有体会,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带着环保购物袋出去不如使用塑料袋方便,但是从这么长的时间来看,大家都很力挺这项活动。出门的时候在包里或者是车上放上一个精美的购物袋,少用塑料袋,推广开来其实很多节能的生活细节都是可以养成习惯的。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出门可以自带餐具等等。
主持人:应该说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是十分必要的。省长郭庚茂对我省节能降耗的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郭庚茂:我省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淡水、土地、矿产、能源等战略性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把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有机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公共机构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率先行动,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水平,要突出重点抓好节约用电,加快淘汰高耗能的用电设备,推广使用节电设备,要加大力度降低油、气、水消耗,强化公车日常节油管理,改善采暖管网系统,加快燃气系统改造,推广使用节水设备。要节约办公用品开支,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和采购,充分使用网络办文,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加强办公用品的循环使用,要积极推进公务用车的节能,优先选用节能低耗型车辆,实行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期保养,努力创造节能环保低碳的办公生活。
《恩施日报》2010年6月1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让“低碳生活”成为习惯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百度网页栏搜索“低碳”,出现的网页达千万。现在,“低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用语。“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必须认识到“低碳生活”并不仅仅是他人的事,“低碳生活”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习惯。人们的生活质量包括环境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最终也会下降。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意识,将“低碳生活”变成自觉的习惯。“低碳生活”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节电、节水、节油、节气。早起10分钟走路去上班、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出门买菜时带上购物袋……“低碳生活”由许多身边小事组成,只有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让“低碳生活”成为大势所趋。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理工大学号召每一个学生写“低碳生活日记”,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的良好习惯,此举不失为良策。推行“低碳生活”需要创新方式,譬如组织开展节约型办公室评选活动、“低碳生活”演讲大赛等,通过营造浓厚的氛围,动员全民建设“低碳社会”。